B05:书评周刊·主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5:书评周刊·主题
上一篇

大厦轰然将倾,吾将何往?

2017年08月26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摩天楼》
作者:[英]J.G.巴拉德
版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
这公寓大楼就是一座垂直的小城。就在刚刚,发生了一场临时停电,7楼的灯全暗了。一片漆黑之中,第一次,住户们想要探清楚自己身在何处。

  我最初对J.G.巴拉德着迷,是来自《科幻世界》的介绍,讲他的“毁灭世界三部曲”。仅仅那么短短的文字,就把那奇异的沉没世界结晶,深深震撼到了我的心中。他的书诡异,阴暗,缓慢,压抑,沉重,超现实。我感到被困在那文字里面,像他的主人公一样。这是一种读了会死的小说。

  在这部《摩天楼》的前言里,巴拉德被称作一位“科幻作家”。巴拉德是热爱科幻的,属于新浪潮。他对传统的科幻怀有强烈抵触情绪。他写的不是美国式科幻,他更喜欢英国同乡威尔斯,而不是近邻凡尔纳。他对五十年代的世界科幻大咖持审慎批判态度。现在看来,新浪潮更具有文学性和社会性,但在中国不受重视。

  就《摩天楼》这部作品来说,初看不知归入哪类,是科幻吗?当今中国热爱核心科幻的人,怕是要把它扫地出门。不是科幻吗?又跟主流文学不同。可它的一言一语又都是主流文学的范式,从中可见英国文学的开放性。有人说这是成人版的《蝇王》,我读后不禁想:既生戈尔丁,何生巴拉德。

  在巴拉德笔下,这座四十层大楼位于伦敦郊区,里面一应俱全,包括超市、泳池、餐厅、学校。它供两千人集体居住。这帮家伙有律师、医生、税务顾问、高级学者等,若以财力学历这类惯常标准来衡量,他们都拥有相当一致的品位和风格。大楼是象征精英生活的丰碑,这是乌托邦,是英国梦的象征。

  不过,它也像当时的社会一样,是分层的。蓝领住最下十层,中产在中间十到三十五层。最上五层是贵族。阶层间的流动性很差。巴拉德紧接着写乌托邦的破灭。大楼不久怪事迭出。电梯不断发生问题。有人往空调管道扔狗屎。垃圾在堵塞的垃圾槽周围堆积如山。公用电话被扯掉。没几个走廊的灯还能亮。有的电梯仅在特定层级来往,让住在最下面的人发疯。最高层的贵族控制了游泳池和高速电梯,餐厅设置高价位,让别人不能染指。有一天忽然在游泳池发现了狗尸。这是被下层人杀死的。

  每个住户是隔绝和孤独的。人与人的敌意愈重。为了还有电梯乘,人们分成派系守卫电梯。他们分划出各自的领地,防备楼层间的入侵。各种各样的拉帮结派打斗,正规战和游击战如火如荼。夫妻分离,重新找到能带来安全感的伴侣。暴力成为极具价值的社会黏合剂。奇怪的是,外表看上去,两千人正沉醉在共同的欢欣鼓舞之中。

  巴拉德描写了整座大楼不可抑制地走向衰败。每个人只是心甘情愿一头扎进大楼为他们指定好的位置,甚至衣着光鲜,照常上班。暴乱变成晚间派对,唱歌游娱。他们从不投诉,对外他们同仇敌忾,让旁人相信这里万般皆好。最后是困在其间,逃无可逃。小说平静如水的叙述里,充满宇宙爆炸感。

  巴拉德也像戈尔丁或卡夫卡一样,把人类关在一个狭窄的封闭空间里,施予压力,观察社会的崩溃瓦解,成员的道德分化。他近乎完美地完成对乌合之众、部落团结感、性领地的维护等的精准刻画,展现了丰富的社会人类学知识。

  我在这部小说中看到了两种理念:其一是裸猿理念。《裸猿》是一本探讨人类行为的科学著作,扯下了人类神圣的面具,它告诉读者,人类就是没毛的猿——是动物,人类所谓的高雅行为,其根本动机与原始动物没有区别。这反映在巴拉德的大楼中,核心是三个要素:安全,食物和性。这也便是马斯洛最低层次的需求。不管西方文明多么彬彬有礼,它本质的部分还是猿猴。在巴拉德看来,他们改变不了嗜血本性。

  其二是衰败理念。巴拉德入骨三分地描写了现代生活的衰败,人类越是向上进化,就越是陷入堕落,逃不出分崩离析。人类越是走向文明,便越是丧失掉对文明的兴趣。这如同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那样,任何事物不可避免走向混乱。

  任何一种文学作品都是个人经历的投射。或许巴拉德的小说,追根溯源都要来自他的童年记忆。巴拉德的父亲最早是曼彻斯特一家纺织品公司的化学家,后来成为其上海分公司的主管。巴拉德在上海长大,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的英租界被日军占领,巴拉德及其父母和妹妹都被关进了龙华集中营,直到抗战胜利。这个儿时的阴影塑造了他怪异的写作风格。

  他的忧郁或许还来自家庭生活。他与妻子结婚十年,她便因肺炎去世。巴拉德也曾弃医从文——回国后,曾在剑桥念过一年医学。世界上很多对人性有着深刻见解的作家,都是医生背景。或许本质上世界是病态的,人类才华的闪光,实则取决于对疾病的观察。巴拉德笔下的这座摩天楼,在我读来真的很像是一座医院。

  □韩松(科幻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