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书评周刊·新媒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0:书评周刊·新媒体

包容与思考,才是克服危机的良方

2017年08月26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拿着保温杯的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郭敬明
版本: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3年11月
《我的教师梦》
作者:钱理群
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8月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作者:(美) 欧文·戈夫曼
译者:冯钢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5月
扫一扫关注
新京报书评周刊

  我们生活的时代似乎被各种危机包围了:青年危机、中年危机;教育危机、信任危机……过去的一周,我们经历了“保温杯”引起的一场关于中年危机的大讨论。一个曾经愤怒的摇滚乐手,带着保温杯以一副温和、养生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让不少人感慨无法接受。大家无法接受的到底是什么?

  曾经旗下的签约作家,如今转头举报郭敬明性侵。虽然双方各执一词,事实如何尚不清楚。但很多网友已经先行一步给郭敬明定了“罪”。这个带着“抄袭与拜金原罪”的文化商人,到底哪里刺痛了大家?在这样一个平地起惊雷的时代,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成为日后爆发危机的引信。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更需要包容与平静,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有真诚优质的思考与判断。

  

  热点

  保温杯与中年危机

  过去一周,“保温杯”成为大家热议和调侃的焦点。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手持保温杯的照片火爆微博,不少人感慨曾经的摇滚老炮儿怎么变成了手拿保温杯的中年男人?

  小小的保温杯,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的“中年危机”。我们似乎认定了理想的中年生活的模样,它拥有一种固定的面目,但是绝对跟保温杯无关。“保温杯”代表的是青春的反面,是养生、衰老、妥协……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理想的中年生活,仍然保持着理想和血性的中年生活,必定只有一种面貌吗?我们用《保温杯不是中年人的迷失,反对保温杯才是》这篇推送,跟大家共同探讨和思考,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理想的,到底什么样的老去方式才是优雅的。

  带着“原罪”的文娱帝国缔造者

  郭敬明是现今中国最受争议、热门话题生产能力最强的青年作家之一,而有的争议和话题已持续上十年。有好听的,也有不好听的,这其中包括前些天被实名举报的“性侵男作者”事件。

  对于“性侵”事件,举报者李枫与被举报者郭敬明各执一词。事实如何,目前尚不明确。但无数读者、网友已经“不假思索”直言相信举报者。我们可能得接受一个事实,十四年来,所谓“倒郭”已经成为中国公共讨论中一种无声的“政治正确”。

  我们用这篇推送回顾了郭敬明的“发家史”。同时,也跟大家探讨其中的曲折和思考。郭敬明是带着“抄袭原罪”流行起来的作家和商人;他精于计算,他回避时代议题,他在作品中将绝对世俗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所有这些都契合了一种被称之为“单向度”的流行文化。不管你是喜欢,是拒绝,还是漠视,这就是我们所感知的时代。

  观察

  教师的烦恼,工资只够养活自己?

  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一个惊人消息,大意为“学校下令严禁教师晒暑假旅游照片”,担心引起“上班族”的不满,而导致“社会不和谐不稳定”。消息目前已被辟谣。但就是这样一个虚假消息,照样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波不小的吐槽浪潮,甚至号称要引领"100000+"。

  从童年梦想到找工作,甚至再到相亲,你可能都听过“做老师至少有寒暑假”这句话是不是?然而,是否所有教师都完整地拥有寒暑假?依靠工资生活的,且更普遍的教师,是否真的跟外界想象一样?我们的这篇推送联系到了几位书评君的读者,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教师。我们请他们讲述了自己的职业故事。他们都怀着职业理想走上教师岗位,并愿意匿名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感受。

  讲述者子衿,她的苦恼在教师群体中也很有代表性“八年过去了,我突然发现,身边小到水果大到房价都翻了一倍,房价从五千左右涨到了一万左右,而中学二级教师的工资依旧两千多。”

  这些教师中,有的工作已八年,仍然徘徊在城市基本生活线上,有的通过内心和磨炼找到了一条更适合自己的教师道路,有的时刻在犹豫是否要改行——而有的已做出这样的选择。直接站在他们困恼背后的,是职称评定和教育资源安排的困境。如果只是用一种个人生活的角度,在你看来,教师与物质收入又是怎样的关系?

  当你设置“朋友分组”时,你在设置什么?

  如今,大概每个人都有微信。与此相应地,大概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分组”设定:好友、同事、领导、家人、客户…… 然后,发朋友圈的时候,就可以不同的内容设定给不同的“朋友”看。

  虽然这些人共同存在于你的朋友圈里,但因为他们所在的分组不同,他们看的那个你也不同。你有没有想过,当你在设置“朋友分组”时,你到底设置的是什么?

  我们用这篇推送,跟大家讨论社交网络上分裂的自我。我们在不同的人群中扮演着不同的自我,而我们每设置一个新的“朋友分组”,就又分裂出了一个新的自我。或者说,给原本的自我戴上了一层新的面具。这副面具是必要的吗?戴上或者摘下,该根据什么来取舍?

  栏目

  逢周二推送

  作家绝不是抄出来的

  前段时间,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再次引发了大家对于抄袭的关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作家”,文学创作的大门向所有人平等地打开,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起码的底线和对于文字的尊重。创作者的生活阅历,渊博学识,都只是笔下文字的点缀,更重要的是创作者在这背后想要表达的东西,但如果一切都是剽窃来的,如果创作者根本就没有这些价值依托,甚至连最基本的点缀都是“好词好句”摘抄,那么,这部作品完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逢周四推送

  翻译硬伤太多读着累

  我们本期的吐槽回到了一个读书人共同的痛点:翻译。被吐槽的书是《游戏的人》,翻译何道宽先生。也许何老师其他的翻译和著作都很好,但这一本却被读者挑出了许多翻译错误。有许多是很基础的错译、漏译。读者直言“错译几乎每页都有,从第一段第一句直到最后的注释”。读一本好书,是一种享受。但愿我们的外文书,也都能拥有更配得上原著的译本。

  逢周六推送

  这本书到底好不好

  我们本周的聊天话题是那些引起我们争议的书。你有没有因为读书这件事,或者某一本书,跟朋友争执不下?我们的读者跟大家分享了很多围绕着读书的争议和讨论。有的是自己喜欢读书,男朋友不喜欢,于是为了彼此的习惯多有争执;也有的是关于“一本书到底好不好”的争论,比如《金瓶梅》……如果你对这些话题感兴趣,欢迎你来下期的“一周话题”做客。

  本期新媒体观察/新京报记者 张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