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条背街小巷建临时党支部,争取居民理解配合整治工作,并帮助解决胡同停车难等问题
新京报讯 (记者戴轩)三年时间,西城1015条背街小巷都将得到整治提升,做到“十有十无”。为了更好聚焦日常管理,有411条背街小巷都建立了临时党支部。昨日,记者从西城区了解到,这些临时党支部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居民对整治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并帮助解决老胡同停车难等各类问题。
411条背街小巷成立临时党支部
4月以来,西城区开始整治背街小巷环境,三年时间,西城将完成1015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做到“十有十无”。昨日,记者从西城区政府获悉,西城区15个街道共411条背街小巷,都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将治理重点聚焦在日常管理,发挥党建引领、协调统筹的作用。
在天桥街道永安路社区,23名到社区参与街巷治理等重点工作的街巷长,和房管所、驻区单位以及社区积极分子中的优秀党员等一起,组建了永安路社区街巷治理临时联合党支部,支部总结出一条工作方法:“街巷治理一定要带着感情做,做出感情来”。
作为社区积极分子中的党员代表,老街坊有着独特的知情优势,往往能从共同利益人的角度,劝说违法建设搭建人配合街巷环境整治,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党员李玉芳不仅是联合党支部的一员,还是社区助老队中的骨干,一直以来,家住小腊竹19号的空巢老人刘大爷是她的服务对象。在与志愿者一同为刘大爷老伴儿义务理发的过程中,李玉芳和老两口建立了深厚感情,也逐渐得到老人信任。当所有人都在发愁如何劝说老两口拆除自家20多平方米的违建时,李玉芳却并不急,她只是在平时聊天中告诉老人,“咱们西城是首都核心区,离红墙最近,居民就该有‘红墙意识’”。
固执的刘大爷渐渐放下坚持,他们一家成为社区拆违“第一户”,不光自己主动配合,还成了胡同里的“宣传员”,拉着街坊们一同加入到协助拆违的行动中来。
对于腾退出的空间利用问题,联合党支部在综合了居民代表、商户代表的意见建议后制定了“整治+美化+便民”的提升思路。于是,晒衣杆、休闲椅、文化墙、花池等便民、美化元素,相继融入到街巷品质提升的设计和施工中,让社区居民真正“当家做主”。
“车友会”解决胡同停车难
在金融街地区,“停车难”成为痼疾顽症。在二龙路社区,这里以背街小巷整治为抓手,在下岗胡同组建起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以及辖区单位员工组成的联合党支部,从管理源头,破解“停车难”问题。
“别看我们只有7个人,但在街道和社区支持下,我们与驻区单位积极沟通,划出40个自治停车位。”在下岗胡同联合党支部书记、老党员朱秀坤看来,胡同里空间有限是事实,想要从根本上满足停车需求,必须要将居民们的车有效管起来。
在联合党支部倡议下,经过多次居民代表和车主商议,下岗胡同决定成立4143车友会,由有一定威望的党员居民代表和认真负责的党员车主担任车友会会员,出台居民们一致认可的停车管理自治公约。
居民张先生近日回家看望母亲,纠结该怎么停车时,车友会聘请的停车管理员赶过来,引导他停好车,3名停车管理员,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对胡同里的自治停车位进行统一管理。
试行多日,下岗胡同的停车管理方法得到认可,文昌社区、受水河社区等也开始效仿。
现在,金融街街道不少背街小巷都在可停放车辆的区域重新施划了停车线,一些社区还为车主办理了停车证,成立了车辆停放文明劝导队,让党员们一起与居民志愿者轮流值班,共同维护良好的停车秩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