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城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8:城事
上一篇

市发改委 首个政务开放日邀请市民“逛街”

今年前8个月,全年疏整促任务已完成80%

2017年09月0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昨日,西打磨厂街,市民代表与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就胡同环境改善情况进行交流。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新京报讯 (记者沙雪良)昨日下午,北京市发改委举行首次政务开放日活动,主题是热词“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市民代表、社会监督员、记者等近30人,在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的陪同下,参观了东城区西打磨厂街。

  市发改委是疏整促“大秘书”

  疏解整治促提升,绝对是北京市当前工作的热词。“它集成了市委市政府多项重点工作,是对多项任务的整合打捆,目的就是要整合力量,形成合力,更好地推进工作,取得效果。”昨日下午,在东城区西打磨厂街的临汾会馆,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的开场白,就是对这项工作的“科普”。

  “我们相当于一个大秘书,是整个行动的一个中枢。”李素芳介绍,在由12个部门牵头、16个区组织实施的18项具体任务中,市发改委负责组织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日常跟踪调度分析,查找共性问题研究推进解决。

  下一步将“在质上下工夫”

  今年前8个月,今年全年的疏整促任务已经完成了80%。李素芳说,社会各方面都关注到北京的变化,广大市民也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李素芳说,下一步,市发改委将进一步聚焦提升,在质上下工夫,突出抓好留白增绿、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等市民家门口的事,让广大市民更好地感受到发展治理的成果。

  “西打磨厂街可以说是综合呈现疏解、整治、提升效果的一个示范街区。”李素芳介绍,这条老街形成于明朝,因街巷内有打磨铜器和石器作坊而得名,民国初期因靠近旧火车站,自发形成了许多旅店、会馆、票号,区域内保护建筑较多,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近年来,东城区政府加大了综合整治的力度,比如实现外迁居民668户,疏解企业5家,拆除违建21处,腾退房屋983间,腾出形成空地2.5万平米,这些都为整个街区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去年以来,相关工作进一步提速,架空线入地、地面翻新、留白增绿等多项工作完成,在做好老街历史风貌保护的同时,引入了文化创意产业,使胡同的活力和品质进一步显现,呈现出古韵与新风交织的别样风貌。

  【现场】 市民:搬走的留下的环境都好了

  银杏树、无花果树、竹子、荷花……西打磨厂街两侧栽种了各种植物,两侧的民国建筑,有的已经修复,并入驻了文化创意或研究机构。

  昨日下午,市民代表、记者等一行人参观了已经改建为会馆博物馆的临汾会馆。这是一个三进的院落,有着400年历史,前些年曾经是大杂院。

  东城区在清退临汾会馆的30多户居民后,对其进行修缮保护,建成“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今年7月对外开放。馆内集中展示了北京会馆的产生、发展、辉煌、建筑特色、文化特征和当今保护利用等情况。这也是全市第一座会馆历史文化陈列馆。

  据讲解员讲解,这里的文物都修旧如旧,用的都是原来的工艺、技术、材料和布局。西打磨厂街附近共有18处会馆,其中12处已经修缮完毕,正在陆续投入使用。

  西打磨厂街216号,是1864年开设的三山斋眼镜店旧址,如今,经过国外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和修缮,该院安装了5个旋转门,旋转门打开,市民代表从街上一眼能看到庭院深处。

  西打磨厂街的銮庆胡同,已经变成葡萄藤主题胡同,“搬出去的改善了,留下来的也改善了。”居民陈大妈说,他的儿子以前就住在銮庆胡同对面的肖公庙旁。一个院,住了五户人家,每户面积都不大。大约三年前,儿子拆迁搬走了,住上了大房子,大家环境都改善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