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中国新闻·时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1:中国新闻·时事

我国已实现荒漠化土地零增长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举行;中国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

2017年09月12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6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这里分布着乌兰布和、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三大沙漠,近年来,当地实施禁牧植树和大力推广沙产业防沙治沙。图/视觉中国

  新京报讯 (记者信娜)昨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高级别会议在鄂尔多斯市开幕。中国计划到2020年,使一半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2050年可治理沙化土地全部治理

  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每年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每年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他表示,中国政府已经对下一步荒漠化防治工作做出规划,计划到2020年,使一半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到2050年使可治理沙化土地全部得到治理。

  如何实现目标?刘东生表示,将抓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依法保护好荒漠化地区的植被和自然生态,防止产生新的破坏。此外,还会继续完善相关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等。

  据了解,《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是联合国里约可持续发展大会框架下的三大环境公约之一,旨在推动国际社会在防治荒漠化和缓解干旱影响方面加强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共享防治荒漠化技术

  在如何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防治荒漠化方面,刘东生提到,目前已推出了相关框架,今后将继续完善,将以工程带动示范。

  他提到,目前,各国都推出了防治荒漠化的措施,未来,各国将在“一带一路”平台上,共享经验模式。刘东生说,目前,提出了会议、合作、资金等机制,仍需细化。

  据了解,高级别会议还会以“土地退化、干旱和沙尘暴、土地退化零增长”为主题进行三场部长级专题圆桌会议。其中,将围绕“性别与土地权、私营部门加强投资、地方政府应对挑战”开展三场互动对话,推动各缔约方制定各自的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履约自愿目标。

  ■ 链接

  国家林业局 将研究沙蒿是否和过敏性鼻炎有关

  针对过敏性鼻炎高发与防沙工程中固沙植物沙蒿相关的说法,昨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尚未有权威机构证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此前,媒体一篇《内蒙古过敏性鼻炎已成地方病,罪魁祸首是谁?来自市民的集体上诉》的文章受到关注。文章称,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有少数患者出现,随着飞播沙蒿面积的扩大,患者人数呈几何级增长。

  据了解,“沙蒿”是黑沙蒿和白沙蒿的泛称,为菊科蒿属植物种,多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的沙丘上,是我国沙区比较常见的一种乡土植物种。

  刘东生提到,沙蒿是我国防沙治沙的先锋植物种,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沙区就开始大面积种植沙蒿,但那时候沙区群众的过敏性鼻炎状况并没有现在那么严重。

  刘东生表示,虽然沙蒿过敏成为沙区个别地区的热议话题,但尚未有权威机构证明,沙蒿就是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患者的真正过敏原。下一步,国家林业局将与卫生等相关部门合作,共同研究沙蒿与过敏性鼻炎是否有关系,或者有多大的相关关系。如果有的话,将研究如何调整树种结构进行治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