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微言大义

2017年09月1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评论公号留言

  圈圈:#浙大学术认定新规#我有这样一些朋友,他们硕博一起要读十年,语言上上下下要学至少三种。比如研究中印佛教传播史,英语、印地语不说,藏语与没人说的梵语更是重中之重。他们发表一项成果可能需要三五年,我很好奇,他们的研究会不会被“互联网”关注,会不会有“10万+”。倘若没有,难道就说明这些研究没有“学术价值”?

  魏作磊:#浙大学术认定新规#不带偏见地看待浙大改革很重要。鼓励多途径传递学术思想不等于否定学术期刊;鼓励创作“爆款文”不等于随便弄个大V就可以当教授。学科专业不同,知识传递途径不同。沉迷于自己唯一的学术姿态没错,以此反对别人的学术方式就有点狭隘了。理工科发SCI和人文学科通过网络传递思想各有合理性,也不一定谁就比谁高明。随着人们整体上知识水平的提高,许多学术论文对于常人来说也并非高不可攀,所谓“高手”在民间,学术圈和网友的互动对于双方都是大有裨益的。

  严奇:#浙大学术认定新规#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转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能被读者所喜欢的,不一定是价值很高的文章,取悦读者也不一定能换来学术上的进步。同时,在现今的技术下,阅读量是可以“刷出来的”,我们没法判定10万阅读量到底是真的阅读还是花钱购买的。因此,在政策推进的过程中,要注意筛选和监督,避免偏离了初衷。

  流沙河:#严禁学生坐“爱心专座”#任何人没有权利禁止买了车票的公民坐在或者不坐在哪个座位上。社会的文明和人心的道德不是靠文件和命令打造出来的。中小学生处在价值观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如此简单粗暴的“不许”“严禁”,只会让他们养成“言听计从”的行为习惯。而原本应该在社会善行中逐渐耳濡目染的“互助”“分享”等道德感则会被“禁令”粗暴地消灭掉。

  YongEr:#大学新生禁止入社团#大一时期是对大学生活的新鲜感最强烈的时候,此时对各种活动的兴趣、热情也最浓烈。在此时抑制学生们的兴趣选择,这可不是大学,是学霸生成车间吧。

  栏目主持:孟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