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发布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8:发布厅
上一篇

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事迹报告团在京巡讲,场长刘海莹等6名成员作了报告

三代人55年让荒原变林海 森林覆盖率达80%

2017年09月2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9月22日,塞罕坝秋景。近日,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秋色显现,蓝天白云与林海交相辉映,构成美丽的秋日画卷。新华社发

  新京报讯 (记者吴为)9月22日,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巡讲报告会,全市各界共1000多人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上,河北省林业厅厅长周金中,塞罕坝机械林场退休职工陈彦娴,塞罕坝机械林场职工杨丽,承德市林业局调研员封捷然,河北日报记者管理中心副主任赵书华,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海莹等6名报告成员结合自身经历,从不同角度深情讲述了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5年来让荒原变林海的感人故事。

  塞罕坝成世界面积最大人工林场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属于河北承德市,南连京津、北接内蒙古。55年前林场成立时,原始森林荡然无存,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为了遏制沙漠逼近北京的严峻形势、涵养京津地区水源,1962年9月,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创业者,肩负“为北京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使命,从全国18个省(市)集结上坝,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高寒沙地造林。

  55年来,塞罕坝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使得在自然状态下,至少需要上百年才能修复的塞罕坝生态,重现盎然生机。现如今,林场造林面积达到了1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

  北京五年新增造林面积120万亩

  据北京市相关单位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全面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打响了史无前例的平原造林战役,短短4年新增105万亩城市森林,形成万亩以上绿色板块23处。五年来,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20万亩、城市绿地3805公顷。到2016年底,全市林地面积达到109.16万公顷,森林面积达到75.6万公顷,城市绿地面积达到8.21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3%,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6.1平方米。

  “当前,首都生态环境建设仍处在攻坚克难、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弘扬塞罕坝精神、学习塞罕坝经验,对全市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北京市副市长卢彦在昨日巡讲时发表讲话说。

  ■ 讲述

  13年造林54万亩 “老书记”骨灰撒在塞罕坝

  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党委书记刘海莹讲述了林场老书记王尚海的故事。1962年,40岁的王尚海是承德专署农业局长。塞罕坝林场组建,组织上派他担任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

  建场头两年,由于造林成活率低,加上生活艰苦,人们情绪一度很低落。王尚海带着技术人员跑遍塞罕坝的山山岭岭,仔细研究残存的落叶松。1964年春天,在决定林场命运的马蹄坑大会战中,王尚海亲自带着一个机组作业。他和大伙一起,憋足了劲,一定要把树种活,一定要把林场办下去!最终,马蹄坑大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开创了中国高寒地区机械栽植落叶松的先河。

  很多林场老职工们记得,由于孩子多,王尚海一家人生活得很困难。有一次,一位老战友来看他,看到他的几个孩子穿得破破烂烂,饿得面黄肌瘦,老战友难过得掉下泪眼,劝他别在坝上干了。可王尚海说,林场还没建成,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塞罕坝!

  人们回忆,老书记曾经当众掉过两次眼泪,一次是马蹄坑大会战胜利的时候,他跪在山坡上号啕大哭;一次是他的小儿子发高烧,因为大雪封山,缺医少药,孩子的病转成了小儿麻痹。知道孩子将落下终身残疾,他紧紧地抱着孩子,哭了很长时间。

  王尚海在塞罕坝干了13年,在任期间林场完成造林54万亩。1989年,68岁的王尚海病逝。遵从遗愿,他的骨灰被撒在了马蹄坑。伴他长眠的那片落叶松林,如今被叫做“王尚海纪念林”。

  “通过发展绿化苗木、森林旅游等实现的收入,已经超过总收入的一半。目前塞罕坝林场森林资源总价值已达到202亿元,每年带动当地实现社会总收入超过6亿元。塞罕坝的这片绿水青山,已经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林场第12任党委书记刘海莹说。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