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宝华,1985年到1991年间,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他曾长期担任我国工业主管部门和国民经济综合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袁宝华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他多次强调,“教师是我们国家建设的功臣”。他强调“民主办校”的问题,指出“要把人民大学办好”必须“紧紧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发挥教工民主管理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的第三任校长袁宝华担任过许多显要的职务。他曾长期担任我国工业主管部门和国民经济综合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
出生于1916年,袁宝华青年时代就赶上国家剧变的年代。1935年,在北大地质系读书的他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在一首《八十述怀》的七律诗中,袁宝华写下了“少壮常怀济民志,垂暮犹存报国心”的诗句。
自1985年到1991年间,袁宝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在此期间,他和同事们一道弘扬中国人民大学的优良传统,民主办学,锐意改革,受到广大师生的爱戴,与他一起共事同志都说,“能够在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导下工作,实在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袁宝华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他多次强调,“教师是建设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教师是我们国家建设的功臣”,“尊师重教是天经地义的”。他经常同老教授促膝谈心,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听取他们对办好学校的意见。他特别强调“民主办校”的问题,指出“要把人民大学办好”必须“紧紧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发挥教工民主管理的作用”。
袁宝华对年轻教师和青年学生格外关心爱护。他强调,“要提拔年轻干部。要大胆选拔、启用有才能的年轻人,把他们放到各级领导岗位,给他们锻炼机会,使他们很快成长起来。放到岗位上,就要信任他,放手让他工作,出了事,领导承担责任。当然对青年人既要培养、使用,也要严格要求,培养青年人也包括在学术上奖掖后进。”
每年新学年开学,袁宝华都要举行学生座谈会,请新生谈入学感受,请老生谈暑假回家乡的情况,既沟通了思想,又提供了一个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的平台。他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及其他假日,借回乡探亲、学业实习等机会,做社会调查,并亲自为《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论文集》撰写序言。
要推进教育管理和学术创新
袁宝华既强调发扬人大的优良传统和校风,又大力推进教育管理和学术上的改革与创新。将人大的优良传统和校风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勇于开拓、民主团结、艰苦奋斗”,号召大家继承和发扬这些光荣传统,以此振奋精神。
同时,他又强调绝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而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形势的发展,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他专门作过一个《学新知·立新意·树新风》的讲话,提倡不断“学一点新东西”,“要有开拓创新精神”,坚持好的作风,改掉不好的作风。对理论问题和学术问题,更旗帜鲜明地提倡“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实事求是,不拘一格。划框框,不利于理论上有所突破”。
2013年底,汇集袁宝华老校长在经济建设、物资管理、企业管理、工业管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管理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方面重要论述、访谈和诗词的《袁宝华文集》(十卷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整理出版。
【谈学生培养】 应做坚定、清醒的革命者
人大办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做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学们首先应当是坚定的、清醒的革命者。坚定,就是遇到困难不动摇;清醒,就是遇事不糊涂。
毛主席曾经送给叶帅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清醒的革命者,就是大事要清醒,小事不糊涂。我们怕的就是那些大事糊涂、小事“聪明”的人。
【谈教育改革】 关键是教学改革
学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教学改革。我们办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批合格的人才,也就是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包括“三个面向”、全面发展等等。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发挥高等学校的两个中心作用,即教学与科研的作用。教学与科研应成为中心,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对学校内部来说,改革的关键是教学。
【谈教师培养】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要“教书育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教师不但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师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教养、治学态度等方面,都应当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进行刻苦学习、严谨治学以及职业道德教育。
【谈教育方法】 思想工作不能强迫命令
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说空话,不许空愿,不唱高调。青年人想的与我们说的有很大差距,说不到点子上,就讲不到一块去。
我们如果不理解青年学生,包括青年教师,思想工作就会软弱无力。党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能采取强迫命令的方法,只能采取说服教育和引导的方法,这个问题确实有大量新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
——注:以上均摘自《袁宝华文集》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