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文娱新闻·追综问剧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3:文娱新闻·追综问剧

嘉宾讲故事加入后期综艺效果,部分观众不适应,制作人接受新京报专访回应质疑

《故事大会》会调整“花字和调侃”

2017年09月2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讲述人何冰。
讲述人唐国强。

  文化综艺如何平衡文化感和娱乐感,是目前为止这类节目的制作人都难以解决的问题。《见字如面》《朗读者》即便带红了信件和书籍,都仍自带文化综艺独有的疏离感。近日北京卫视播出的《中国故事大会》试图打破这种困境,在文化与娱乐的混搭上进行尝试。这档综艺主要以嘉宾自述自己的故事,或者讲述其他中国式故事为主,节目组特意加入了俏皮的背景音乐,后期加入特效花字、嘉宾现场调侃等,试图打破文化节目零娱乐的僵局。不过就目前的播出效果来看,这种尝试似乎不如预期。该节目制作人桑恬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表示,第二期之后一直在根据观众反馈做调整,“但电视的受众跟网络受众所接受的表现方式不同,所以我们会加入一些综艺的手法。因为如果我们不做,永远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喜欢。”

  故事里的相关人物必须在世

  《中国故事大会》的剧组以制作纪录片出身,这档综艺的创意也来源于他们制作的纪录片《住在中国》。他们发现中国有太多伟大的小人物和精彩的故事尚未被关注,于是他们收集这些故事,制作了这档讲述“中国故事”的综艺。

  “近几年的文化清流节目,几乎都是在以讲述者的身份讲述历史或名人的故事,但距离老百姓还是比较远。所以我们希望选择比较接地气的故事,通过嘉宾之间的探讨,给观众一些小小的生活智慧启发,然后再通过中国故事大赛向全社会征集老百姓身边的故事,把这个节目持续做下去。”

  这档节目共有八期,每期节目至少讲七个故事。其中包括三个完整的独立故事,以及嘉宾聊天随机穿插的小故事。桑恬表示,节目组选择的首先是已经发生或者在发生、且相关人物还在世的故事;其次故事内容需要和如今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后再从中挑出典型且极致的那一小部分。从今年年初,节目组就开始从近千个故事里筛选出了60余个故事,“我们需要刘婧讲述的”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小爱的故事,也需要陈伟鸿老师讲的国家大爱的故事,像记忆大师李威这样特殊的素人,则是讲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故事。”但也有例外的情况,例如何冰讲的“地理老师”和唐国强讲的“演员心路历程”都是他们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有的嘉宾会提出讲自己故事,如果这个故事符合我们的主题,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我们会采纳。”桑恬说。

  文化类节目综艺化失败?

  电视媒体需要尝试

  1 “一句话故事”是模式

  与《见字如面》按顺序上台讲述不同,《中国故事大会》在最开始安排了“一句话故事”环节,谁为故事总结的一句话更令大家感兴趣,谁将成为讲述人。但据桑恬表示,其实每一期的节目顺序基本都有导演的安排。即便如此,她认为所有嘉宾为了讲述故事而准备各种稀奇古怪的一句话,也是很有意思的节目模式,“业内一直在探讨内容重要还是模式重要,我认为内容固然重要,但模式可以让大家知道这个节目究竟是如何进行的。这种‘一句话’的推行机制不仅不会影响故事的呈现,还能让嘉宾更有主动意识,并非很鸡肋。”

  2 娱乐性元素并非每期都有

  在第一期节目中,嘉宾主动模仿了《白鹿原》中何冰出演的角色,引发全场爆笑。随后李威利用记忆二维码,下台和观众进行互动,节目组似乎在试图用综艺环节打破文化节目零娱乐的僵局。但从播出效果来看,部分观众觉得这种混搭有些违和。“这类环节并不是每一期都有的,”桑恬透露,“前期我们也一直在衡量文化性和综艺性的配比,所以观众的反馈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从第二期往后就一直在调整。”

  除此之外,节目中出现的后期花字、嘉宾之间的调侃和搭腔,也成为了这档节目备受争议的娱乐化元素。“如果不把这些元素尝试一下,我永远不知道这一点大家是不是喜欢。”在桑恬看来,电视的表现形式就是迎合大众的口味,正如《朗读者》在电视的播出效果优于《见字如面》,“想让一个电视文化节目好看太有难度了,我认为主要还是看表现形式是不是大众所熟悉的。毕竟我们是电视媒体,我们的第一受众是电视受众,第二受众才是网络。他们所接受的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去适应。”

  讲故事流程

  6位 定主题和人选

  《中国故事大会》每一期邀请至少6位嘉宾,除了主持人陈伟鸿以外,还会有三位嘉宾讲述人和人数不等的聆听嘉宾。

  与《见字如面》先定信件后定嘉宾相同,《中国故事大会》同样是先确定每一集的主题和故事,例如亲情、国家等,然后再根据主题去邀请合适的嘉宾。例如已确定加盟该节目的讲述人李亚鹏、“局座”张召忠等人,“他们都是在节目组确定了与其领域或人生经历相符的主题后,才有信心过来分享自己的见解。因为他们需要对故事有感觉。”

  8天 讲别人的故事

  “至少提前8天让嘉宾理解故事和进行二次创作,因为他们需要把故事中最让自己动容的部分当作讲述重点。”

  临时 讲自己的故事

  嘉宾不仅会提前反复修改自己写的故事稿件,在现场也会即兴发挥。“例如何冰讲述自己的地理老师,在录制当天他的讲述中又回忆起了稿子里没有的事,这个想法可能前一天晚上他都没想到,但却让他的故事更有影响力。我们在录制中不会打断嘉宾,会让他们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10次 对于素人

  节目组提前到他所在的城市,与他反复聊故事,往往在录制前至少见4-5次。例如第一期的李威,节目组沟通了至少10次。对于素人很难在舞台上做到如专业演员般绘声绘色的故事表述,桑恬也早有预料,“我们用素人,就提前想好了他们讲述效果不太好的后果。我们请他们也并非只是为了节目好看,只要能把他们精彩的人生故事让观众知道就足够了。”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