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铝频获“输血”;旗下上市公司已扭亏,中铝亏损逐年减少;2013年至今已分流安置8万多员工
新京报讯 (记者赵毅波)记者9月25日从中铝公司官网获悉,中铝与中国光大银行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光大银行将给予中铝100亿元授信额度。
中铝近期频频牵手金融机构
根据协议,中铝将光大银行作为重要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和金融业务的主要合作银行,光大银行将给予中铝100亿元授信额度,双方将扩展业务合作品种,在各层级开展对口业务合作。
近期,中铝频频与金融机构展开合作。
今年5月,中铝与交银国际信托、中铝建信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签订合伙协议,共同成立规模2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9月,中铝与太保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共同建立规模不超过100亿元的债权投资计划。
金融机构重新看好中铝,与今年来铝业去产能快速推进,行业形势开始改观不无关系。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联合发布的《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清理整顿专项行动要在6个月内完成,清理对象是从2004年至2015年5月违规在建、建成的电解铝项目。截至目前,位于山东的两大铝业巨头——魏桥集团、信发集团已分别关停268万吨、53万吨产能。
受行业供给大幅收窄影响,铝价大幅上扬。今年上半年,沪铝均价为13875元/吨,同比上涨20.85%;氧化铝均价2682元/吨,同比上涨45.21%。
近年来中铝亏损额已大幅减少
铝业形势发展向好,但中铝背负的债务压力短期内难言乐观。2014年至2016年,中铝公司的负债总额分别为4308.55亿元、4168.35亿元、4377.32亿元,截至2017年3月的负债总额为4326.68亿元。2014年至2016年,中铝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8.57%、85.62%和83.88%,截至2017年3月的资产负债率为83.12%,资产负债率逐年小幅减少。
从盈利能力来看,整体上市公司中国铝业早已扭亏,摘掉了“亏损王”的帽子,母公司中铝公司尚未完成扭亏任务,不过亏损幅度在大幅减小。记者从中国货币网获得的评级报告显示,中铝公司2014-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212亿元、-53亿元和-5.8亿元。今年一季度,中铝公司亏损0.08亿元。
“近年来公司财务杠杆比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有息债务规模较大,债务负担较重”,中诚信国际在最近一份中铝评级报告中称,未来公司将逐步收紧投资规模,但由于有色金属行业尚未大幅回暖,公司营运资金需求较大,未来仍将面临一定资金压力。
为实现中国铝业扭亏摘帽,作为母公司的中铝公司不断将上市公司的亏损资产进行剥离并承接,同时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中国铝业。
当前,中国铝业的新一轮资本运作已经走在路上。中国铝业昨日晚间公告称,因重大事项涉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按照重大资产重组的程序履行。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继续停牌。
■ 相关新闻
中铝改革:已分流8万多员工
中铝作为国资委下属央企,是中国第一大有色企业和铝业巨头,其巨亏的形势在2014年爆发。当年,上市业务主体中国铝业巨亏高达162亿元,创下当年A股市场亏损额之冠。同年10月,时任成都市委书记的葛红林被任命为中铝公司董事长,自此开始了扭亏之路。
在外界看来,葛红林的扭亏术可以被概括为“加减乘除”四大招,简单说就是做强最精主业,处置不良资产。而在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人员分流的工作可谓其中关键。
记者梳理中国铝业2013-2015年的年报发现,截至这三年的年底,中国铝业员工数量分别为9.02万人、7.57万人和7.04万人,两年间减员近两万人,减员幅度为22%。
而在中铝公司层面,今年早些时候,中铝公司董事长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2013以来中铝公司分流安置员工8.51万人,占2012年末职工总数的40%。其中在2014-2016年分流安置6.65万人。
减员分流对中铝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不错的效果。葛红林表示,两年来公司氧化铝、电解铝、电解铜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了136%、76%、54%。据中铝官网近日消息,中铝公司2016年实现经营性利润近19亿元,经营性现金流120亿元,与2015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
葛红林表示,人员分流安置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员工切身利益。他强调,在人员分流安置去向上,中铝公司“不是简单推向社会。”
他透露,中铝的人员分流安置涵盖12项举措,如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退、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经济性裁员、转岗培训、跨企业转移、对外劳务输出、有期限放假等。他表示,公司2013年来分流安置的8.51万名员工中,内退3.44万人、内部转岗及劳务输出0.55万人、有期限放假1.33万人,占分流安置总人数的63%,基本达到了“平稳分流、妥善安置、长期稳定”的预定工作目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