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头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1: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十九大代表韩青:

做好“非公”党建要贴近企业需求

从事非公党建8年,韩青创新工作方式,建立服务平台、组织创业课堂,从吃闭门羹到赢得企业认可

2017年10月0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对话人物
韩青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街道时代风帆商务楼宇党委专职副书记。十九大代表。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街道时代风帆商务楼宇党委专职副书记韩青。从满足企业需求入手做楼宇党建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后获得不少企业认可。受访者供图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街道时代风帆商务楼宇党委专职副书记韩青,2009年开始从事楼宇党建工作,吃过无数闭门羹,遭遇不少企业冷眼。为了改变这一情况,8年来,她创新工作方式,从企业需求入手,建立集咨询、受理、投诉于一体的楼宇管理服务平台,组织“创业9堂课”帮助企业创新创业、转型升级。

  从一开始管理1栋商务楼宇、1个工作站、二三十名党员,到现在壮大为11座商务楼宇、6个工作站,330名党员,韩青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企业对党建工作的认可。

  

  非公党建要贴近企业需求

  新京报:专职做党建工作的契机是什么?

  韩青:之前在外企做建筑工程项目,换现在这份工作是尊重父母意见,他们希望我不要太奔波、能安安稳稳。我辞职后爸爸就说,你是党员,能不能去街道看看?正好当时街道在招党务,我就去了。

  新京报:可能有人觉得党建形式大于内容,你怎么看这份工作?

  韩青:刚去办事处时也有人对我说,党建工作和行政口不一样,是比较“虚”的,不像行政口搞卫生就是实实在在清理多少垃圾,效果能看到,老百姓能马上受益。党建能做什么?你去上几年课,但有多少人认识你?有什么用?

  我一开始非常茫然,但憋着一股劲儿,不服输,后来慢慢发现做非公党建有一点特别好玩。它不像传统党建、机关党建,内容常规固定,没有特别大的创新空间。非公党建每年都是新的,必须随着企业变化而变化,否则就会被落下,企业不会认可你。

  新京报:做好非公党建,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韩青:最重要是贴近企业需求。不同阶段企业的需求不一样。比如一开始我们组织娱乐体育活动,到现在已经吸引不了更多人了。这几年我们也跟着企业一起转型,提供的服务从文体娱乐到公共服务、成果孵化、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都是跟着企业需求走。

  另一方面要有责任感,遇到困难要坚持。既然做了,就坚持做好。

  企业从抵触到慢慢配合认同

  新京报:刚开始做党建时企业配合吗?

  韩青:一开始企业非常不配合。前两天我们拍一个片子还原当时的场景,找了一个企业老总协助拍摄一个拒绝我的镜头。后来我跟导演说,其实当年这个老总就是这么拒绝我的。

  当时他们企业小,一进屋就是业务人员,我进去跟他说,你好我们是办事处做党建的,想做党员登记,了解企业需求。他们老总看了看我就说,“你走吧,我们这儿没有党员,不需要什么帮助。”有的老总就看了一眼表,啪地扔给你,说,“你能为我们做什么啊,以后别来我们这儿了。”这都算好听的,还有的直接把你轰出去。

  新京报:为什么抵触情绪这么大?

  韩青:当时我们领导也意识到了,这么多年党组织没有对非公组织生产经营有过管理和帮助。现在突然介入,说为它服务,他们根本就不相信,只觉得你会追加活动耽误生产。还有企业会觉得,工商、税务、劳动这么多部门,很多方面都管他们,心里已经有抵触情绪,担心给他们找麻烦。

  新京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韩青:后来设身处地想了想,确实这么多年没有给他们帮助,一来就说要管理人家太不现实。后来就没再下户了,进门也不再追问企业和党员信息,而是直接填需求问卷,问问他们有哪些方面需要帮助,虽然企业也不热络,但不会那么反感了。

  新京报:企业一般都有哪些需求?

  韩青:一方面是文体娱需求多,很多员工在楼里找不到归属感,和以前学校里的集体生活比起来,上班就像关在小笼子里,中午也闲着没事儿,非常无趣。另一方面是对工商、税务方面的服务需求多。后来我们就组织企业员工参加乒乓球赛、羽毛球赛,丰富他们的生活。还邀请工商、税务的工作人员过来提供咨询服务。

  2010年11月前后,我们建立了集咨询、受理、投诉于一体的楼宇管理服务平台,邀请工商、税务、社区民警,定期过来解决企业问题,帮着企业解释报表等。

  新京报:你之前提到党建要随着企业需求变化。近期都做了哪些工作?

  韩青:去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我们开始帮助企业了解政策进行转型。对大企业来说,跟进政策很容易,但小微企业在这方面知之甚少。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开设了创业9堂课,找专业咨询人士小范围和企业沟通,还邀请科委、经信委、发改委、人社局等9个委办局来做培训,帮助企业了解相关政策。企业有需求也可以给党委打电话。

  新京报:后来企业的态度有变化吗?

  韩青:变化非常大。以前是我们去找企业做工作,了解他们的需求。现在是企业主动找我们沟通,希望我们给他们帮助,取得什么成绩,还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你。

  新京报:这么多年过去,楼宇党建发生了哪些变化?

  韩青:变化非常大。最开始是一栋楼宇,一个工作站,现在我们负责11座商务楼,6个工作站,有41个组织,包括1个党委、1个总支、37个支部,工作人员从我一个到现在12个。一开始,楼里大概是200家企业,整体摸排党员数量只有二三十个,很多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党员,现在党员增加到330多个。

  从我个人来说,以前是了解需求找资源,现在会收集更多政策和相关法规,对资源进行整合、策划,通过宣讲等方式去帮助企业,起到管理和引领作用。

  想把非公企业党员的需求带到会上

  新京报:党员身份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韩青:我是2000年7月在学校入的党。党员身份意味着责任。我觉得作为党员,应该是一个好的宣传员、引导员。此外,还要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保持先进性,在平时要“看得出来”,立在那儿跟别人就是不一样。

  新京报:知道自己当选十九大党代表时心情如何?

  韩青:其实在公示前从来不认为自己能当选,知道后感觉压力好大,好兴奋。觉得自己从一个基层的党员,一下子变成可以代表整个丰台区的党员、或者至少说可以代表丰台区所有非公党员,要带着这么多人的希望去参与会议,责任重大。

  新京报:作为十九大代表,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韩青:还是立足本职吧。我是做商务楼宇党建,面向非公企业,还是想把非公企业党员的需求带到会上,希望通过我,能够让更多非公企业实现自己的需求。另外,现在大多数人对非公企业有误解,希望能有更多非公企业把党建和业务相结合,通过党建把业务发展得更好。

  声音

  非公党建不像传统党建、机关党建,内容常规固定,没有特别大的创新空间。非公党建每年都是新的,必须随着企业的变化而变化。我做党建之前换工作特别勤,觉得年轻应该多体验体验,从底层做到高层后没意思了就走掉,但现在不走了,因为每年学到的东西都不一样,非常有意思。

  ——韩青

  新京报记者 戴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