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头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1: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十九大代表、奥运村法庭庭长刘黎:

有幸从基层视角见证司改的推进

为奥运村法庭庭长,曾审理“疯狂英语李阳离婚案”等高关注度案件,发出北京首份“人身保护令”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奥运村法庭庭长刘黎。 受访者供图

  ■ 对话人物

  刘黎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奥运村法庭庭长

  北京朝阳区是北京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区,也是全国收案量最多的基层法院之一,去年收案量突破10万件。而位于朝阳区的奥运村是知名人士、外籍人士和高收入人群集中居住地,奥运村法庭每年受理的案件中,涉外、涉房案件占到近三分之一,其中标的额上千万甚至上亿的案件不在少数。

  刘黎于2006年调入奥运村法庭,现任法庭庭长,曾在此审理“疯狂英语李阳离婚案”、老人误入“吃人井”坠亡案、涉地铁15号线大屯站搬迁租赁合同纠纷案等一系列社会关注的疑难复杂案件。

  因工作成绩突出,刘黎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法院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法院系统“双优民事法官”和“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基层法官”等称号,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今年6月23日,在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上,刘黎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法官是非常能实现个人价值的职业

  新京报:作为基层法庭的法官,你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

  刘黎:奥运村法庭的干警一共32人,包括法官和书记员,我们庭每年办案量在五六千件左右。2015年4月我开始担任奥运村法庭的庭长,这几年的年办案量大概300件左右。

  除了办案,对年轻法官的培训付出的时间也比较多,我们从2015年7月开始,每周五下午有一个“半日谈”的活动,一是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比如民法总则从10月1日起施行,我们在这之前就办了三四次活动,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另外是讨论案例,一起分析疑难复杂案件,解决“难”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统一裁判尺度;有些案件最高法院形成了判例,我也会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现在队伍确实比较年轻,法官们学历都很高,但是审判经验不是很够,所以当了庭长之后,我们把这个活动作为一个抓手来提高队伍能力。

  新京报:当了这么多年法官,在办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刘黎:难忘的经历很多,其实法院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做人的工作。之前有一个交通事故案件的当事人,已经有80多岁了,案件很简单,办完很长时间了,突然有一天我收到一封挂号信,老爷子非常工整地给我写了一封信,说在这个案件中感受到了公正,感受到了法官对这个案件的用心。当时觉得挺感动的,我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但是在当事人眼中就是很大的一件事了。

  新京报:这种反馈其实也是对法官工作的一种肯定。

  刘黎:对,我也经常跟年轻法官说,一定要保持赤子之心,很多事情在我们看来理所当然,但是当事人不懂法律程序,就觉得特别难。我们可能只是在案件中多解释几句、多做一点,在他们看来就是很大的恩情。

  当然这种帮助不是不依法裁判,公正和中立肯定是必要的,只不过有时候要稍微多想一点。法官应该以常人之心去办案,不要以为自己坐在法台上就是高高在上的,非常机械地去办理这些案件,这样效果不一定好。

  新京报:近几年来,法律人的职业选择也更加多元,少数法官选择了跳槽,是什么吸引你一直留在法官岗位上?

  刘黎:对我来说,法官还是离法律最近的一个职业,法官在工作中做出一个公正判决、解决一个纠纷、提出一些司法建议、做出一些新类型裁判,是非常能实现个人价值的一个职业。所以我也跟年轻人讲,希望他们也体会到自己职业的价值,不要每天都陷在案件中,捋捋自己手头的案件,会发现我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应当公开的案件应接受舆论监督

  新京报:之前你办的很多案件都受到了舆论关注,包括“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离婚案中,你发出了《民事诉讼法》实施后北京市首例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当遇到这些缺少先例的案件时,要怎么应对?

  刘黎:法院工作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是纠纷先出现,然后才推动立法或司法解释的出台。法官遇到这种案件是机遇也是挑战,其实,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比如李阳案关注度很高,大家会拿放大镜甚至显微镜去看案件中的每一个细节。选择一个最简单、最省心、最安全的结案方式,相对来说比较保险。但是随着对家暴行为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觉得还是得做点什么,于是就发出这份人身保护令。

  类似于首例或者先于法律规定的案件,我在交通事故领域也处理了不少,在判决作出之后通过深入调研向上反映,最终推动立法或者司法解释出台,这也是法官职业生涯中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新京报:此前因为审理了大量的交通事故案件,你专门调研并且向市交管局发出道路整治的司法建议,针对保险理赔程序的问题也向保监会发过司法建议。办案的压力已经很大了,为什么还会做这些?

  刘黎: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办法在源头上减少一些案件,而不是被动地办案。比如给交管局发司法建议,是因为办案的过程中觉得一些交通事故太惨烈了,我们所做的只是事后救济,如果事故没有发生才是最好的。另外法院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也是有责任的。

  新京报:近年来,一些案件总是引发舆论关注和讨论,你怎么看待舆论期待和司法办案之间的关系?

  刘黎:首先司法公开是最重要的,按照法律规定应当公开的案件都应当公开审理,主动接受舆论的监督。我之前办过一些有争议案件,前期媒体就介入了,因为符合公开审理的条件,所以,我也是自始至终全流程公开,反而到最后没有什么杂音了,藏着掖着肯定不行,反而会引发猜测。

  有幸从基层视角见证司改推进

  新京报:你对过去五年的法治建设有什么看法?

  刘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揽国家发展全局,将全面依法治国写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谱写了新的篇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司法改革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这些年,我一直在基层法庭工作,这也使我有幸从基层法院的视角,见证了司法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历程,同时也深切感受到司法改革带来的成效和变化,员额制、审判团队建设、法官单独职务序列和配套工资制度、法官惩戒、职业保障等改革的措施都已出台。

  回忆起三年来的改革历程,一个个难题的攻克,一项项举措的出台,一个个节点的推进,桩桩件件都令人难忘,更催人奋进。窥一斑而见全豹,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司法改革,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

  新京报:你怎么理解和看待十九大代表这个身份?

  刘黎:我只是北京法院一个基层法官,在工作中有一些小的成绩,能够当选党代表很兴奋也很激动,同时对这个身份也很珍惜。一方面作为党代表要认真履行职责,另外这也是工作中的一个新起点,以后要在本职工作中更好地起到带头作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届时我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认真参加党的十九大各项议程,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忠实履行代表职责,为大会的圆满成功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京报记者 王梦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