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特别报道

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方面负责人解读十九大报告

“用党的领袖命名理论是通行做法”

2017年10月2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10月26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解读十九大报告,并回答记者提问。 A06-A07版摄影/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张玉薇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宣部副部长王晓晖
中央纪委副书记肖培
中央纪委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组组长、国资委党委委员江金权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党组书记、副主任袁曙宏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

  十九大新闻发言人庹震26日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央纪委副书记肖培,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宣部副部长王晓晖,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党组书记、副主任袁曙宏,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中央纪委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组组长、国资委党委委员江金权等有关方面负责人,解读十九大报告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据新华社

  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变化反映社会发展巨大进步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冷溶说,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报告的一大亮点,贯穿报告全篇。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作出了新时代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论断有充分的依据。从原来讲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判断。

  奋斗目标

  不提GDP翻番为更好落实新发展理念

  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杨伟民说,十九大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再过三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

  十九大也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其“两步走”战略安排。2020年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将转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四个全面”中的第一个全面就变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保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

  同时,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使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表述更加完整。不再提GDP翻番目标,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

  行动指南

  用习近平名字命名科学理论名副其实

  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王晓晖认为,这是十九大的突出亮点和重大历史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实践和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它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用他的名字命名这一科学理论名副其实、当之无愧,这也体现了我们党理论上的成熟和自信。

  从严治党

  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在全国推开

  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肖培说,十九大报告3.2万字,这部分内容就占了4100字,是报告的八分之一多,可见分量之重。这部分1个序言、8项任务,条条都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句句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宣示。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是紧紧围绕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二是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作自觉行动,驰而不息抓好作风建设;三是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四是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五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能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目的,就是探索出一条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的有效途径。

  此外,要落实十九大决策部署,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在全国推开,实现巡视监督、派驻监督、国家监察三个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答记者问

  现代化的本质不在于发展速度要多快

  问: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否意味着今后将不再追求高增长?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大概百分之多少?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其实不是十九大以后我们不追求高速增长了,在十八大以来,我们就已经不再追求高速增长了。在过去五年当中,总书记做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样一个重大判断。新常态其中的一个特征就是增长速度换挡,就是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的增长。

  十九大以后,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可能要进一步完善,第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在量的不足已经不是我们最突出的问题,我们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是全世界第一,很多行业现在产能不是少而是过剩了,但是我们的问题在于质量还不够高。另外,推动高质量发展也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什么叫现代化?其实本质的要求就是发展的质量要高,而不在于发展的速度要多快。

  二是要着力攻克三大关口。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下一步我们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三是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这也是十九大关于未来中国经济建设当中的一个总纲领。怎么去建设?十九大报告讲得也很清楚,坚持一个方针,就是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坚持一条主线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大变革:质量、效率、动力;建设一个四位协同的产业体系: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因为现代化的产业要求这四者协同,而不要去孤军奋战;另外,要建设“三个有”的经济体制:市场机制要有效、微观主体要有活力、宏观调控要有度。

  用党的领袖命名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通行做法

  问:中共的指导思想其中有一些以党的领导人命名的,有些没有,请问各位发言人怎么看?

  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宣部副部长王晓晖:实际上用党的领袖来命名理论或者指导思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通行做法,比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比如我们国家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实际上在西方思想理论界用主要创立者的名字来命名某种理论也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刚才我讲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但它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他为这个理论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重大作用,所以用他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而且也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成熟和自信。

  问: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开班式上讲话中说,过去的五年是很不平凡的五年。十九大上,习主席强调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能否介绍从“很不平凡”到“极不平凡”变化的原因?

  王晓晖:确实,习总书记在两次不同讲话当中用了不同的词来形容这五年。在十九大报告起草、讨论、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许多同志提出这五年我们面对着许多重大的风险考验,也面临着党内许多突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攻坚克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所以大家觉得“很不平凡”不足以反映这五年的实际状态,建议修改。

  党代会报告的起草是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反复讨论、反复修改形成的。这次十九大报告的起草,我们两次在党内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每次征求的意见都有几千条。就在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和十九大会上,还根据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又对报告作了多处修改。

  纪委监委合署办公意味着担当要更大

  问:纪委与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后,既执纪又执法,这是否意味着纪委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中央纪委副书记肖培:这绝不意味着纪委和监委权力的扩大,只能意味着纪委和监委的责任大了,担当要更大。有四个关键词得抓住。

  第一,合署办公。1993年,中国共产党就做出了一个形势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1993年依据当时形势党中央做出决策,中央纪委和监察部合署办公,把分散的反腐败力量集合起来,由中央纪委行使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由中央纪委对党中央全面负责,这叫合署办公。

  这次同样还是基于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总书记在报告中要求国家监察委员会与中央纪委合署办公。

  改革的本质是组织和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就是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这是什么?总书记讲,这就是中国的反腐败机构。制度创新就是制定国家监察法,这是中国的反腐败国家立法之一。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职责权限。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要依法赋予监察机关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要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因此,正在制定起草的国家监察法将赋予国家监察委员会以监督、调查、处置的职责权限。

  第三个关键词是调查手段。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北京、山西、浙江三个地方开展监察体制改革试点,赋予了12项调查措施,都没有扩大权力,都是实践中实际使用又比较成熟的权限。

  第四个关键词是留置调查。这回有一个词,用“留置”取代“两规”。

  “两规”是1994年的一部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28条第三款所规定的。

  国家监察委员会不是司法机关,它的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反腐败所涉及的重大职务犯罪也不同于一般的刑事犯罪,国家监察法因此就不能等同于刑事诉讼法,调查也就不能等同于侦查,不能将一般的对刑事犯罪的侦查等同于对腐败、贪污贿赂这种违法犯罪的调查。

  所以将要制定的国家监察法,对留置的审批程序、使用条件、措施采取的时限都会做出严格的法律规定,乃至于对调查过程的安全、医疗保障等等都会做出相应的规定,这必将进一步推动反腐败工作法治化。

  容错纠错机制解决干部思想顾虑

  问:很多干部都在关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立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认为这样会进一步提振干部的士气。请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中央纪委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组组长、国资委党委委员江金权: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实际上是对总书记一贯强调的要求的重申。这次报告提出的,就是要进一步解决干部当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顾虑。

  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力度空前,解决了一些干部乱作为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干部不作为的问题。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目的就是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提出了一个原则,就是“三个区分开来”。他指出: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我理解总书记的这个原则和要求主要有四点:

  首先,看你是为公还是为私,你的出发点是什么。第二,看你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第三,看你是遵纪守法带来的失误还是违法乱纪。第四,看你的决策程序,你是集体决策还是个人肆意妄为。

  容错纠错,第一,容的是前一个方面而不是后一方面,后一方面的故意为之肯定不能容,这是要区分开来的。第二,容的是过失,这个地方的“错”应理解为“过失”。第三,容错后面还有一个纠错。这三点把握住了,也就把握住了底线,广大干部就可以放手干事。

  全面从严治党并不是要捆住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而是要整治干部乱作为、防止干部不作为。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十分必要

  问: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请问作出这样重大的制度设计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党组书记、副主任袁曙宏: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全面依法治国至关重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我们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要做到这些,迫切需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来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第二,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涉及面十分广泛的系统工程,这么大一个范围,需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新中国成立68年来、改革开放39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是,确实也还有不少短板,还有不少弱项。

  举个很通俗的例子,大家在北京看到还有不少人闯红灯,当然,我到纽约、巴黎等地也看到有人闯红灯,但是没有我们这么多。

  我们的法治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其他三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来说,全面依法治国相对比较薄弱。

  十九大报告当中有一句话: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我认为这就留下了伏笔,要对全面依法治国更加重视。因此,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十分必要。

  第四,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调研起草过程中,征求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意见,很多地方和部门都提出,建议中央成立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意味基本国情变化

  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判断,究竟应该怎么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第一,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决定初级阶段的唯一条件,还应该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联系起来看。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一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我们一定要清醒地准确地把握这种不断变化的特点,并根据这个变化来不断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第三,我们说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这一变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中发生的变化,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本身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同时要更好地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据新华网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