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书评周刊·书情

书情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当法律遇上经济》
作者:邱澎生
版本: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17年11月
《市场经济与企业家精神》
编者:罗卫东
冯兴元
版本: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17年10月
《中国农村》
作者:王曙光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10月
《战争的余烬》
作者:弗雷德里克·罗格瓦尔
译者:詹涓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10月

《流声:中国姓名文化》
作者:李浩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年10月
《私货》
作者:詹姆斯·伍德
译者:冯晓初
版本: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7年10月
《创造自然》
作者:安德烈娅·武尔夫
译者:边和
版本:浙江人民出版社·后浪 2017年10月

  经济

  《当法律遇上经济》

  作者:邱澎生

  版本: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17年11月

  明清时的中国没有发生欧美“工业革命”那种以机器大规模生产的经济变化,清末以前也并未出现与此相配合的法律改革运动,然而,从这些定论中退回到最丰富的现实生活实践,我们将看到,当时还是出现了许多有意义的社会变迁。社会的变迁并非都是轰轰烈烈的,也可能是由琐碎的、甚至是不起眼的历史细节推动。

  历史学家邱澎生长期致力于探讨当时中国经济与法律互动的复杂性。他在《当法律遇上经济:明清中国的商业法律》一书中回顾了十六至十九世纪之间的中国经济变动趋势,旋即展开对明清中国商业法律的说明与分析,不仅讨论处理市场交易、商事纠纷与商业契约的法律规范本身,也分析当时中国用以运作商业法律的制度变迁,更进一步将“非西方”地区的历史纳入,以说明一些重要的经济与法律变迁究竟是如何逐渐由明清中国部分地区往外扩散至全国的。

  《市场经济与企业家精神》

  编者:罗卫东

  冯兴元

  版本: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17年10月

  “企业家精神”而今是一个时髦词,无论是在市场层面,还是政策层面,都是如此。然而,究竟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呢?简单地说,是一种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因为按照奥地利经济学派(Austrian School)的说法,市场上的个人是复杂的,是有自由意志的,不可能被统一的计划系统收集、计算,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才可能发现其中的“市场”。

  奥地利经济学派源自19世纪末的奥地利,延续至20世纪的美国等地,代表人物包括门格尔、庞巴维克、米塞斯、哈耶克和穆瑞等经济思想家。奥地利学派坚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备受争议,在二十世纪曾经长期被忽略,甚至被边缘化,直至冷战结束才被重视。中国学者会怎样解读这一学派?罗卫东等经济学家的论文集回答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研究的经典问题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包括市场理论、货币与周期理论和企业家精神理论等,并探究这些理论在移动互联与大数据时代的适用性及价值。

  《中国农村》

  作者:王曙光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10月

  我们都知道,经济学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显学,甚至有着“经济学帝国”的称号。经济学家王曙光曾经撰文提出,“与经济学的渗透力日益扩张这一事实相应的是,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学分析范式的自信正在演变成哈耶克所警戒的‘致命的自负’”,而这种心态,在理论上阻碍了经济学以沉静谦逊的姿态借鉴与汲取来自其他学科的思想菁华,在现实中则无法完整地回答社会中的重大议题。

  王曙光身为经济学家,更注意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生态学、文化人类学等各种学科熔为一炉。在中国农村这一议题上,他从不同视角为读者展示了中国农村的多元面貌,既有历史回溯,又落实于现实问题的深度讨论,亦古亦今,古今交融。回答的问题广泛涉及中国农村和农业的诸多重要问题,比如农村合作组织的历史变革和发展,传统乡村治理及其现代变迁,农村反贫困的历史与现状,农业文明的过去与未来等。

  文化

  《战争的余烬》

  作者:弗雷德里克·罗格瓦尔

  译者:詹涓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10月

  战争即灾难。历史学家罗格瓦尔通过搜集美国、法国和越南的文献资料,精细地讲述了法国在越南的战争,以及在此期间美国议员们何以放任这个国家一点点地深陷泥潭:错失的机会、自我中心与无谓的消耗,法国殖民秩序摇摇欲坠、一连串美国领导人一步步探向全面战争的道路。

  然而,我们却又经常轻易地忘记这一切是怎么出现的。是啊,到底是什么导致战争灾难的?是邪恶吗?罗格瓦尔回顾这期间前后四十年历史,向读者指出,实际上是愚蠢而不只是邪恶在人类历史事件进程中发挥着作用。普利策奖评语曾经说,罗格瓦尔的研究和论述是“平衡”的、“深入”的。在本书中,他凭借对各方历史材料的收集和拿捏,为我们提供了不一样的阅读经历与视角。

  《流声:中国姓名文化》

  作者:李浩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年10月

  张馨予、张予曦、张雨绮、张雨馨、张歆艺、张艺馨……是不是傻傻分不清楚?如果说“姓”比较固定,变数不大,那么“名”则是一件非常自由且个人化的事。但实际上,父母取名的词库却是来自于当时的社会语境,携带着时代的痕迹。建国、建军、富贵,是以共和国建立及国家宏大叙事作为背景,而馨予、予曦或雨绮呢?是因为言情小说的崛起吗?

  无疑,中国人的姓名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流声》这本书是作者研究汉语姓名学的札记,分别从姓名起源、姓名构成、命名方式、姓名文化、汉语姓名的文化价值与地位等几个方面,移形换步,透视汉语姓名中所积淀的历史文化内涵。他同时敏锐地关注到姓名符号在大数据时代的微妙变化,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称谓和识别方式,与姓名文化联系起来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见解与阐释。

  文学

  《私货》

  作者:詹姆斯·伍德

  译者:冯晓初

  版本: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7年10月

  詹姆斯·伍德生于1965年,英国著名批评家,曾任《卫报》首席文学批评家,现为《纽约客》专栏作家、哈佛大学文学教授。《断脉》《不负责任的自我》和《小说机杼》等书的出版,使他成为同时代批评家中的翘楚。

  他对文学评论的看法是,文学作品要有生活和现实性,而进行文学评论要跟最基础的层面打交道:人物、视角、叙述方式、语言等等。作品好不好,要基于这些因素来衡量。《私货》这本新书收集了他的23篇文评,覆盖了诸如哈代、托尔斯泰、莱蒙托夫和埃德蒙·威尔逊等重要作家。他对文学的理解和分析被认为是百科全书式的,在这些篇目里,詹姆斯·伍德试图为读者描摹出一个现代小说的全景图貌,对帮忙读者走近那些著名作家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

  传记

  《创造自然》

  作者:安德烈娅·武尔夫

  译者:边和

  版本:浙江人民出版社·后浪 2017年10月

  “人必须向往善和崇高、伟大的事物……其余的则交给命运。”这是德国十九世纪地理学家洪堡留下的生命感触。他的全名是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曾经深入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公认最高的火山——钦博拉索山;他曾和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树影间与美洲豹狭路相逢。

  洪堡将对自然的崭新理解,融入对彼时政治局势的悉心体察,既为托马斯·杰斐逊带去详尽的考察资料,还影响了西蒙·玻利瓦尔的拉丁美洲革命。美国思想家梭罗更因为阅读他的著作而重新书写《瓦尔登湖》,并在康科德的峭壁之上感叹:“我的心灵与他同在。”武尔夫在《创造自然》一书中即由此出发追随了洪堡的轨迹,探讨他怎样从一位怀有远游心气的少年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

  本期书情主持:新京报记者 罗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