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书评周刊

中国现代出版业120周年

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插图/高俊夫

  2017年,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创办120周年,也是著名出版人、商务印书馆前董事长张元济先生诞辰150周年。对出版人和读书人而言,商务印书馆和张元济都是绕不开的文化高标,他们深刻影响了中国百年的精神文化格局。

  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一家手工印刷厂的基础上建立,不久后,翰林张元济弃政从商,投资商务印书馆。从此,先后延请高梦旦、王云五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开展以出版为中心的多种经营,实力迅速壮大。

  张元济被称为“中国出版史上的第一人”,不只是因为时间最早,更因为他的诸多开创性工作,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教育和文化生态,为内忧外患中的读书人提供了一方精神园地。他主持下的商务印书馆,最早编写了大、中、小学等各类学校新式教科书,编纂了《辞源》等大型工具书,译介了《天演论》《国富论》等西方学术名著,还整理了《四部丛刊》等重要古籍,东西兼顾,传统与现代并蓄,成为民国年间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

  商务印书馆成立的东方图书馆,是当时国内藏书量最大的图书馆,藏书达46万册,有“亚洲第一图书馆”之称。然而,1932年“一·二八事变”,东方图书馆惨遭日军轰炸和焚毁,所有书籍、报刊化为灰烬,其中包括大量古籍的善本和孤本。日本人声称,炸掉高楼城池,几年内可以重建,只有销毁图书,才能从思想上将中国埋葬。

  这是中国出版史上的一次劫难,但千年的文明并未因日人一炬而从此断绝。相反,中华书局、三联书店等优秀的出版机构相继诞生。一面翻译引进西方经典,一面整理国故,生产本土的思想文化,出版业蔚然壮大。

  出版业发展至今,规模、形式、速度都远非昔日可比。现今,每年出版的图书总量,超过历史上千百年之总和。新世纪的出版,面临互联网、新媒体的挑战,出版行业亟待变革,但是无论书籍的载体如何更改,传播形式如何变迁,出版作为传承文明和思想的途径,永远不会过时。

  张元济先生晚年有一副名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出版人既是做书人,也是读书人。出色的出版人从来都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和文明的守望者,文明在一代代出版人手中薪火相传,永不止息。

  详见B02-B05版·主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