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积极探索改革,东城区教委每年为协作区提供发展专项资金40万,建立对资源输出学校和教师的经费补偿机制
新京报讯 (记者沙璐)针对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一年来,北京市教委积极推进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等区域扩优改革,如今,各区通过积极探索不断推进改革,尤其在培育师资方面,加强轮岗交流、业务培训,探索灵活的考评机制。
创新交流轮岗模式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资源配置是关键。2014年8月,教育部等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
2016年6月,北京市教委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或工作满6年的正、副校长和教师,原则上要进行交流轮岗。
政策落实情况如何?据了解,不少区很早就尝试教师流动,目前已取得不小成果。
东城区采用“机关与基层干部、研修员与学科骨干教师双向交流轮岗,校际联盟、新九年一贯制学校、优质资源带的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学区教师培养基地、城乡一体化交流轮岗”等方式,创新灵活的交流轮岗模式,三年间,实现8013人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形成了“学校人”向“学区人”“系统人”转变的“区管校聘”人才管理模式。
延庆区十一学校学区建立了资源和师资共享交流机制,开展学区内城乡教师交流,实现学区学科教师顶岗任职。截至2017年8月,牵头学校到成员学校顶岗任职教师22人,成员学校到牵头学校顶岗任职教师18人。
从“输血”到“造血”
随着学区制管理和集团化办学的不断探索,北京小学教育集团从强调“输血”到注重“造血”。集团化办学的初始阶段,总校用“输血”的方式(外派和轮岗骨干教师)促进分校建设,为了不出现“浓茶变淡茶”的问题,最终将目光投向“造血”上来,探索了四种方式,分别是派遣管理、顶岗教学、挂职影从、互换交流,共派出骨干教师与干部30多人,各分校受培训教师300多人。
北京育英学校延庆分校以“请进来、走出去”两种形式,将育英资源辐射到学区所有成员学校。一方面,每学期选派学区不同学科教师,轮流走进育英学校开展短期培训或脱产研修;另一方面,育英学校骨干教师、学科组长到学区开展各种学科教学和教研活动。
截至2017年8月底,育英学校干部教师到该校指导50余人次,学区受益教师达1800多人次;学区干部教师到育英学校学习研修310余人次。
制度资金保障不可或缺
在探索创新各种模式方法的同时,积极合理的制度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东城区实行的是多元互动考评机制。由主管科室、业务团队对协作区内部、协作区之间进行多元形式的考评,对认真工作、积极引领的组长校给予评优评先的倾斜,对参与交流的管理人员和教师给予适当补贴,根据协作区述职交流,日常活动开展,加盟校带动成员校发展等指标内容,对协作区进行整体绑定评价,协作区评价结果作为对学校评价的重要指标。
同时,还建立了专项资金保障机制。东城区教委每年为每个协作区提供发展专项资金40万,建立对资源输出学校和教师的经费补偿机制,调动其提供优质资源的积极性,以及协作区活动开支、专家劳务等,做到专款专用。
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也出台一系列奖励激励办法,让参与改革的人享受“红利”,包括把教师参与改革项目情况算成分值核算年底绩效奖励;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有集团交流经历的同等情况优先考虑;每年度表彰交流人员等。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系列措施激活了教师参与改革和自我提升的内动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