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3: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海淀凯文学校 用清华标准 办优质国际教育

2017年11月0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北京海淀凯文学校搭建丰富多元的课程体系,助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资料图片
●周兆玉 北京海淀凯文学校执行校长

  重走阳关古道、探访敦煌莫高窟、参观酒泉卫星发射基地……2017-2018新学年,海淀凯文学校中学部“一带一路”研学之行落下帷幕,作为一次“行走的课堂”,学生收获颇丰。北京海淀凯文学校10年级A班高语涵表示,“实景实地的参观和体验,让我们在‘玩’中就学到了各种学科的知识,对敦煌文化的了解也更透彻。”

  据了解,本次研学之旅的带队人员包括各个学科的老师,这种中外教跨学科融合教育是海淀凯文的常态。

  目前,海淀凯文开设了不同学科的交叉教学课程,如美术与计算机同步教学的设计课、英语与戏剧表演同步教学的文学课、数学与科学同步教学的实验课等。

  在北京海淀凯文学校执行校长周兆玉看来,“一带一路”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有益尝试,在内容设计上,还突出了传统文化教育。

  课程

  加大中文课程比重

  形成科艺体特色

  时钟拨回到2016年。早在海淀凯文筹建之际,被任命为新学校执行校长的周兆玉就已经关注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对中国孩子来说,国际化教育只有在培养孩子民族认同感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具有国际品质的中国教育才是学生最需要的。”周兆玉发现,随着家长对国际教育的理解愈加深入,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更加明确这一点:孩子的培养要既有国际视野,又不失中国根基。

  基于此,海淀凯文探索了一套中西合璧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上,除延续和传承清华附中及其国际部经过多年实践、研究的美国课程及国际课程外,海淀凯文结合中国课程的本质和内容,兼顾中、西方教学优势研发了双语课程体系。在满足九年义务教育中国国家课程标准和美国核心课程体系标准的同时,增加了中国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中文和人文社科基础。

  具体做法是,按照国家九年义务制标准课程大纲,把学科开足开全的前提下,自主研发语文及社科阅读辅助资料和配套讲义,在深度和广度上丰富学生的中文阅读课程,打牢学生的“中国根基”。

  除了落地中文课程外,海淀凯文还形成了科学、艺术、体育教育三大课程特色。

  据了解,海淀凯文从一年级起就开设贯穿整个学段的科学课。其中,科学课小学课程参考美国科学教材Science Fusion,结合国内教学特色,进行全英文授课。

  “无体育不清华”。在体育教育领域,海淀凯文开设了棒球、网球、击剑、柔术、高尔夫等拓展课程。周兆玉表示,学校作为八大处控股集团深耕国际基础教育领域的战略布局,借力旗下体育公司等资源优势,与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等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师资

  参考清华标准

  学生与老师同进步

  2016年9月,海淀凯文第一批学生正式入学。作为新学校,周兆玉关注到:学生们来自于不同的地区,不同学校,越是高年级学生,此前学校对他的影响越深远。当组建新学校、新班级时,学生间、学生与老师间的融合是一大挑战。

  “一方面,通过小班制,将每个班的学生容量控制到25人以内;另一方面,采用双导师制,增大师生比例,让老师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周兆玉举例,6至7年级学生正值青春期,为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成长情况,在中学部,学校安排每班中外两位导师共同管理教学和班级事务,同时,所有导师也会承担教学工作。截至目前,海淀凯文有中教46人,外教50人,有一半以上中教担任导师。

  海淀凯文担任教学管理的核心团队均来自清华附中,在教师选拔上,也多多少少体现着“清华气质”。据了解,教师招聘的部分工作由清华附中的老师协助完成。清华附中相应学科帮助招聘中方教师,清华附中国际部奥森校区帮助招聘外籍老师,师资培训与教材编写等工作也由双方合作完成。

  新学校第一年的学生数量通常较少,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一些教师工作不饱和,‘利用率’较低的情况。周兆玉坚持招满老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只要学生有这个需求,我就会招相应老师来教,即使只有一位学生。”

  周兆玉认为,学生与老师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关系,优质的师资和优秀的学生都能够激发对方进一步提升。

  周兆玉介绍,未来海淀凯文将继续加大在师资上的投入。一方面通过引进高端人才,进一步提升师资水平;另一方面,注重老师的考核和培养,特别是在外教引进方面,完善外教续签管理制度。

  对话

  多元化课程助力学生发挥特长

  新京报:海淀凯文如何设计拓展课,帮助学生发挥特长?

  周兆玉:目前,海淀凯文有语言类、数学思维训练类、科学类、文史类、体育类、音乐类、创意类等十余类课程,并为一些有需求的学生开设一对一和小班化的VIP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海淀凯文注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从低年级开始,学校就开设情商管理课,引进国外教材,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由中教和外教老师共同备课。

  新京报:随着国际学校越来越多,优质教育资源也逐渐紧缺,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成为普遍问题,凯文是如何吸引和留住好老师的?

  周兆玉:当下,成熟的高端人才的流失是中国国际学校普遍面临的挑战,首先,凯文通过完善教育管理、教学方法,让老师在有共识的体系中施展教育才能,事业留人;其次,为教师提供与他们资历、能力相比略为优厚的薪酬和岗位晋升的机制,待遇留人;最后,给予老师们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关怀,促进中西方教师团队融合,感情留人。

  目前,海淀凯文50名外教中超过97%得到ESL和TESOL认证;中教大部分有国外留学或者国际学校工作经验,硕士及以上学历达86%,能进行双语教学。

  新京报:未来,海淀凯文的规划布局?

  周兆玉:学生层面,未来五年学生数量达到1300人,通过一到十二年级的贯通教育培养出具备全方位的语言驾驭能力的学生,能够做到中英文自如切换。师资层面,教师团队更加整齐优质,每一个学科都能有学科带头人;课程层面,依托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都能满足。

  展望2018

  为每一个孩子拥有领袖才能奠基,愿每一只蓑羽鹤向着目标展翅高飞。——周兆玉

  新学校

  国际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特色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和优质的教师团队作为支持。北京海淀凯文学校作为一所私立双语新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带有“清华光环”。在清华附中等优质资源的加持下,如何结合学生需求完善课程体系?怎样搭建最优师资队伍?海淀凯文正在探索带有“凯文”特色,“清华”标准的发展路径。

  学校名片

  北京海淀凯文学校(以下简称海淀凯文)成立于2016年,是一所私立双语学校,由清华大学附属学校负责教育教学管理,提供1-12年级国际化教育。

  学校实行5-3-4学制、小班制授课(25人以下),采用以科学、艺术、体育等为特色的全学段中西合璧课程体系。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方怡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