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救命药”黑市,救命?害人!

2017年11月09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来论

  人血白蛋白被称为“黄金救命药”,但患者难以从医院买到药,于是有人做起了“黑市”生意。据检察日报报道,某医院退休护士孙某等人,非法购进人血白蛋白、狂犬疫苗等药品,再加价转手卖出,销售范围涉及多个省市,案值达400余万元。

  对患者和家属而言,无药可用是最不愿看到的现象。因此不管这些紧缺“救命药”来自何处,只要有药可用,家属感激都还来不及,就谈不上主动拒绝,更不会检举揭发。这种心理,构成了黑市药的巨大需求。

  对“药贩子”而言,他们给患者提供药品,可解他人燃眉之急。这种心理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应有的耻感。耻感一旦缺失,只要具备贩药条件,就不乏有人铤而走险。

  对医生来说,他们面临“守法”与“救命”的两难选择,他们也许明知药品来路不正,但用药可以救命,不用则患者可能处于危险的境地。在权衡利弊和家属压力之下,医生也很可能接受使用“黑市”药。

  在患者、药贩子、医生三方的“默契”之下,非法贩药黑市渠道打通,“救命药”的供给秩序则被破坏,使之更为紧缺。再加上贩药多有“内鬼”,他们把可以直接配送到医院的紧缺药截留下来,导致患者本来能够在医院找到的药,只能高价向药贩子求购。违法购药的习惯一旦形成,对医疗系统的破坏是巨大的,也是长期的。

  因此,对于非法贩药,除了相关部门加大药品的生产、流动、使用环节的监管以外,医生和患者都应该走出心理误区,明确——黑市中的“救命药”,不是救命而是害人。 

  □罗志华(医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