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看2018 中国经济新拼图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38:看2018 中国经济新拼图
上一篇

洪小文 神化人工智能没有意义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洪小文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认为,人工智能本质上还是机器,面对人工智能的进步,人类将被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把时间投入到创造性的工作中。把人工智能过于人格化和神化并没有意义。

  人工智能本质还是机器

  新京报:未来人工智能会不会代替人类的工作?

  洪小文:人类通过发明和创造机器,不断突破自身能力的限制,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比如人类想跑得更快,发明了汽车;想在天空飞翔,发明了飞机。

  现在的人工智能,也是这样的道理,本质上还是机器,一种供人类使用、提高生活和生产效率的工具。机器可以帮助人类把重复性的工作做得更好,将人类解放出来,把时间投入到创造性的工作中。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我们要积极地通过教育培养人类具备机器难以取代的能力和特质,未来一定是通过AI+HI(即,人工智能+人类智能)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新京报:你有没有想过人工智能突然爆发,灭亡人类?

  洪小文:我个人认为可能性几乎是零,而且就算有,背后一定有坏人。

  比如说,飞机和卡车都是好东西,但是一旦有人用来撞人,应该责怪的是人,而不是飞机或卡车。

  同理,AI都是人造出来的,人才是源头,把机器过于人格化、神化,没有太大意义。

  从事基础研究非常重要

  新京报:阿里巴巴今年成立了达摩院,您怎么看待AI时代和BAT的关系?

  洪小文:基础研究得到更多的关注,并且有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投入于基础研究对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6年前,当微软还是一家小公司的时候,就已经下定决心做基础研究了,但是在当时,国内从事基础研究的企业还不是很多。阿里巴巴成立达摩院,强调做基础研究,这是好事,微软欢迎更多人投入到基础研究的行列。

  新京报:作为老牌研究院的院长,您有什么建议给他们?

  洪小文:研究一定是由下往上,而不是由上往下。科技的创新一定是由下往上。基础研究如果跨得步伐不够大,冒得风险不够高,不太可能产生跨越式的创新。步子小,虽然短期会成功,但是发展会比较受限。

  所以,第一,必须要有视野。第二,必须要允许失败、允许风险,建立一个宽松的环境。第三,耐得住寂寞。

  中国人都讲“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前人种树,都不要忘记他们,尤其我们今天都在享受AI的成果。

  微软做基础研究26年,在中国做了19年,我们做人工智能也有20多年,但是比起AI发展到今天61年的历史,比起基础科学的发展,这还都是跬步。

  想想爱因斯坦,想想我们前人多伟大。爱因斯坦在一百年前就提出引力波,科学界现在勉勉强强测出一点引力波,这是何等了不起的科技、物理、各种东西的创新。

  所以,很多时候科研是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寂寞是没有人报道,没有人来采访你,也不见得会有很多奖牌给你。之所以要耐得住寂寞,是因为他们对研究的东西充满了热爱,才能对科研有所执着,才有可能有大的突破。从来那些了不起的科研成就,背后都是一群这样的人和他们的执着。

  新京报:未来越是这种大公司、大巨头,它会拥有更多的数据、更多的场景机会去提供它的服务,这样会不会加重大公司对于大数据的垄断? 洪小文:微软主要还是平台公司,并不会拥有客户的数据,同时在技术上微软要做的是保证客户数据的隐私与安全,不但微软不能,别人更不能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你说的这种对未来的假设不是没有可能,所以要制定严格的数据保护的法律法规。 谁有数据,就要负责。用户数据是否可以使用,能用在何处,不能用在何处,是否取得用户同意,需要推出严格的规定。 举个例子,部分人拥有别人没有的信息,进行内线交易就是不允许的。这些人的行为就要被限制,这是法律要规定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