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书评周刊

重温章太炎

诚者,择善而固执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制图/高俊夫

  1936年10月9日,鲁迅在逝世前的最后日子,忍住病痛艰难伏案,执笔撰文纪念三个月前离世的恩师章太炎。他在这篇《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称章太炎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总结其一生,“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

  章太炎是近代国学大家,鲁迅是其众多知名弟子中的一个,在这后面还可以开出一长串名单,周作人、钱玄同、许寿裳、黄侃、刘文典、朱希祖、沈兼士、吴承仕……这些中国近代文学史、思想史、学术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曾受教于太炎先生门下。

  章太炎(1869-1936)是清末民初的重要学者,也是变幻莫测的时局中搅弄风云的革命党人。他一生著述无数,幼时师从国学大师俞樾,打下坚实的国学功底,研究领域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医学……经史子集,莫不精通。然其并非一味守旧拟古,而是希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救亡图存之路。他强调整理国故绝不意味着倒退,更不是提倡中国人都去尊信孔教,只是希望中国人要去爱惜自己国家的历史,不要亵渎古人,厚诬前贤。

  他曾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而触怒清廷,被捕入狱。出狱后,与蔡元培等人合作发起光复会,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中华民国成立,他担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袁世凯掌权,忌惮其文字,称“太炎文章,可横扫千军”,将其幽禁于北京龙泉寺。

  章太炎在东渡日本后的第一次公开演讲,便开宗明义宣布自己的革命宗旨:“第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第二,是用国粹激励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而他对中国历史的理解亦不同于时人,认为历史研究应该至少包含三项:一是语言文字;二是典章制度;三是人物事迹。中国人不能自暴自弃,认为万事不如人,中国文明自有其长处,如果中国人普遍知道自己的历史与文明,“其爱国爱种之心,必定风发泉涌不可遏抑”。

  上世纪70年代起,便有章太炎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动议编纂整理《章太炎全集》,此项工作被列入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然而,此后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几度中断废弛,直至2012年,编纂工作才重新提上日程。2017年9月,20册600余万字的《章太炎全集》终于出齐。

  近百年后,重温章太炎之为人为学,仍有纠偏补正的意义,他的著作是今天关切传统文化复兴者最值得重温的哲思。

  详见B02-B0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