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学校主办,政府买单,社会参与,只有这样的良性机制之下,校办晚托班才不至于半途而废,而能走得更远。
据钱江晚报报道,从11月20日开始,杭州滨江区4所小学首推免费晚托班,一直到傍晚5点,运行成本全部由财政负担,不向家长收取任何费用。晚托班“不上基础性文化课,不按行政班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据悉,地方政府推行免费课后服务,这在杭州尚属首个。
“下午3点半放学孩子没人接”,是让许多家长头痛的问题。为了避免孩子放学后两小时处于看管的真空,家长不得不将孩子送到无资质的校外托管班,这些校外托管班乱象丛生,有的甚至成为孩子的梦魇。
校办晚托班无疑有利于破解这一困境。不过,校办晚托班并非什么新鲜事物,但推广的过程堪称命运多舛。以上海为例,早在2008年前后,就开始推广免费的校办晚托班,但推行了几年后,许多学校纷纷将晚托班停办。近年以来,在家长的呼吁下,沪上校办晚托班又再次重启。
从全国范围看,校办晚托班作为便民之举虽备受家长的欢迎,但普及程度却特别低。除杭州之外,近年来,国内只在北京、南京等少数大城市有校办晚托班的推广试点。
校办晚托班的推广为何会如此之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校办晚托班的举办,主要是靠学校自愿。从学校的角度而言,晚托班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孩子在校时间延长,而且晚托班侧重于文体活动,这就使得学校需要为学生承担更多人身安全风险。此外,晚托班需要大量的师资,而学校的师资大多比较紧张,所以有的学校即便有心办班,也无力进行管理。
校办晚托班,举办的主体虽然是学校,但是责任不能只压在学校身上。可以看到,校办晚托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积极的责任担当。例如北京,不仅明确校办晚托班活动经费由政府买单,还要求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解决晚托班的师资问题。杭州滨江也同样,正是滨江区当地政府的力推和买单,校办晚托班才得以破冰。
教育部其实也看到了这一点,今年3月,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专门提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向本地区党委、政府汇报,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
教育部门争取地方政府对校办晚托班的支持,固然是其责任所在,但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也要积极回应公众期待。校办晚托班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这是牵动千万家庭的大事,地方政府应将校办晚托班当成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而校办晚托班就贯彻了这一精神。
学校主办,政府买单,社会参与,只有这样的良性机制之下,校办晚托班才不至于半途而废,而能走得更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