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书评周刊·书情

书情

2017年12月0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论艺术的本质》
作者:康拉德·费德勒
译者:丰卫平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17年10月
《明亮的伏击》
作者:奥黛丽·沃德曼
译者:远洋
版本: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10月
《走私如何威胁政府》
作者:迈克尔·卡瓦斯
译者:江晟
版本: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年11月
《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
作者:马丁·海德格尔
译者:赵卫国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7年10月
《现实不似你所见》
作者:卡洛·罗韦利
译者:杨光
版本: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年11月
《半个地球》
作者:爱德华·威尔逊
译者:魏薇
版本: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年11月
《我在秘密生长》
作者:艾玛·雷耶斯
译者:徐颖
版本:南海出版公司 2017年10月

  艺术

  《论艺术的本质》

  作者:康拉德·费德勒

  译者:丰卫平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17年10月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艺术中似乎很难得到解答。从19世纪开始兴起的现代艺术,不断发掘超越人类理解极限的表现形式,这给艺术观众与研究者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德国学者贝尔廷所言,从19世纪开始,自瓦萨里以来形成的艺术系统便在逐步走向瓦解。

  而同时代的艺术理论家康拉德·费德勒正是传统艺术史的瓦解者。他率先对以趣味和审美判断为核心的艺术研究展开反思,并最终延伸为艺术研究现代范式的开端。在艺术的本质上,他将审美趣味、艺术创作与传统理论研究分割开来,认为艺术趣味只需要为艺术本身服务即可。在这本论文集中,费德勒作为一个感性思考者重新定义了艺术的本质,将不可言说的特性带入了美学思考:理解一个艺术家的个性远比理解思想家和研究者要困难得多,因为后两者所说的是每个人都说的语言,而前者恰好是通过使用另一种语言而与众不同。

  诗歌

  《明亮的伏击》

  作者:奥黛丽·沃德曼

  译者:远洋

  版本: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10月

  奥黛丽·沃德曼是美国诗坛上一位被忽略的诗人。她1911年出生于美国西雅图,自称是诗人雪莱的后代,虽然后来根据考证,确定沃德曼的家庭和雪莱没有任何亲缘关系,但奥黛丽·沃德曼的体内的确流淌着同样细腻的诗歌血液。

  《明亮的伏击》是奥黛丽·沃德曼在1934年写下的诗集,里面只有45首诗,却在第二年成功获得普利策诗歌奖,并以23岁的年龄成为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该诗歌奖得主。这本诗集体现了沃德曼极为敏锐的观察力,自然万物、宗教、日常生活、情感……尘埃般的题材在她的诗句中取得了放大镜般的效果,而在这明晰的观察与典雅的韵律下,隐藏着沃德曼极具现代性的灵魂思考。

  历史

  《走私如何威胁政府》

  作者:迈克尔·卡瓦斯

  译者:江晟

  版本: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年11月

  谁能想到,一个走私犯竟能导致法兰西的政权崩溃?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卡瓦斯用敏锐的思想将这两件事情联系到了一起。法国大革命前夕,一个名叫路易·马德林的走私犯建造了一个类似黑手党社会的地下世界。为了应对日益庞大、甚至有全球化倾向的黑市贸易,法国在18世纪中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包括布置骑警和特种军队,强化包税公司的治安权利以及组成特别法庭。这些最早为了应对路易·马德林的措施,最后却取得了司法改良、经济重构的意外效果,并使人们的生活卷入了革命前夕的公共领域。

  哲学

  《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

  作者:马丁·海德格尔

  译者:赵卫国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7年10月

  作为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1929至1930年的讲稿集,这本30余万字的著作风格有些非海德格尔。他在这本书里探讨的不再是深邃的哲学概念,而是回到了哲学思考的起点,从形而上学的基本理念出发,讨论世界、有限性、孤独性三个问题。在《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中,海德格尔用自己的话语讲述哲学,进行了一次摆脱学院风格的尝试,书中思索的三个问题解释起来也非常平易近人,先分析哲学的起源以及对哲学思考“无聊”的辩解,然后回到自己熟悉的轨道上,从物与大地的联系入手,追问什么是世界。

  新知

  《现实不似你所见》

  作者:卡洛·罗韦利

  译者:杨光

  版本: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年11月

  去年,卡洛·罗韦利带来了入门级的《七堂极简物理课》,今年,他的新书《现实不似你所见》为读者介绍了现代物理学中极为深奥的量子学理论。现代量子理论的发展完全改变了人类对“现实”的认知,我们不再生活在完整的实体空间中,而是生活在波、线、能量、夸克、光子、电子等纷杂的交错中,我们甚至可能同时存在于两个地方。量子理论的发展建立在一代代物理学家的相互辩论与推翻中,从最早的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到后来的牛顿、法拉第、麦克斯韦、希格斯、爱因斯坦,甚至连但丁都曾影响这个工程。在《神曲》中,但丁写道,“(光和爱)形成一个圈子包围着它,正如它包围着其他的诸重天一般”,无意间,但丁描绘了一个现代概念中的三维球面。

  身为圈量子理论创始人的罗韦利并没有直接摆出高深的物理理论,而是把这个过程形容为一场奇妙的旅行,随着科学认知的前行,我们眼前的现实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奇妙。

  新知

  《半个地球》

  作者:爱德华·威尔逊

  译者:魏薇

  版本: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年11月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半个地球”听起来含有一种隐约的悲观。就人类的开拓足迹而言,从最初的平原到岛屿、海洋,再到极限气候的两极地带,人类的控制版图不断扩大,尽管世界上还有许多待开发地区,但空间已经所剩无几。在这种时候,继续肆无忌惮地开拓便意味着退化与毁灭。“半个地球”是爱德华·威尔逊提出的自然警报。人类在无节制开采资源、扩展空间的同时,也在对地球进行毁灭性打击。在愈发恶劣的环境下,以往需要靠陨石撞击才能引发的五次物种大灭绝,正在飞速地向第六次靠拢,越来越多的物种从人类身边消失,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人类自己也在逐渐走向灭绝的边缘。

  威尔逊认为,那些不重视自然保护与物种灭绝的人都是在玩火自焚。因为用来生产页岩气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可储存过剩碳的大气空间也是有限的,各类生物的消失会对大自然及人类生存条件带来极为负面且不可逆转的影响。被称为“社会生物学之父”的威尔逊将这个时代定义为“人类世”——正在创造与毁灭环境的奇特世代。只有把半个地球交还给大自然,我们才能拯救物种的诸多形式,同时也拯救人类自己,在这个时刻,“我们需要对自身和其他生命进行更加深层的了解”,并且“尽快脱离教条式的宗教信仰和百无一用的哲学思想的泥潭”。

  《我在秘密生长》

  作者:艾玛·雷耶斯

  译者:徐颖

  版本:南海出版公司 2017年10月

  《我在秘密生长》是哥伦比亚画家艾玛·雷耶斯的自传性作品。它最初的原型是写给另一位哥伦比亚学者赫曼·阿西涅加斯的信件,在大量的信件中,雷耶斯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往事,包括她如何被遗弃街头、在修道院污秽不堪的屋子里哭闹,以及雷波勇将军和哥伦比亚颓败的社会景象。

  这本书放弃了戏剧化和情节,只是用松散的信件将压抑的氛围连贯在一起,一直讲述到作者从修道院逃走为止。在雷耶斯质朴的笔触下,孤立的信与信之间呈现出一条看不见的锁链,它囚禁着作者的童年,在那座阴沉的修道院里吃着冰冷的事物、做着枯燥而无休止的祷告,而且还要随时做好接受惩罚的准备。看不到同情、光明与出口,一切都像一场噩梦。大概这段经历已经深深铸入艾玛·雷耶斯的潜意识,因此,当这些信件泄露到加西亚·马尔克斯手里的时候,尽管后者一再表示支持与赞赏,但雷耶斯却怒不可遏,拒绝再让他人侵犯自己的隐私,这使得《我在秘密生长》直到作者死前才获得出版许可。

  本期书情主持:新京报记者 宫照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