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书评周刊·入围书单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书评周刊·入围书单

2017年终书选 新知类

2017年12月0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羽毛:自然演化中的奇迹》
《第三极的馈赠:一位博物学家的荒野手记》
《乳房:一段自然与非自然的历史》
《人类的误测:智商歧视的科学史》
《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
《林奈传:才华横溢的博物学家》
《海洋中的爱与性》
《游隼》
《哲学早餐俱乐部:四个杰出科学家如何改变世界》
《锈蚀:人类最漫长的战争》

  《羽毛:自然演化中的奇迹》

  作者:(美)托尔·汉森

  译者:赵敏 冯骐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7年1月

  《羽毛:自然演化中的奇迹》展现给我们的,是严肃的科学方法、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精准生动的文字表达。简单地说,这本书讲述了关于羽毛的一切——演化、功能、美艳;但它的魅力更在于,跟随托尔·汉森流畅、精准和幽默的文字,读者也会和他一样成为一个“被羽毛迷住的生物学家”,并惊叹于羽毛设计的复杂度和丰富的功能。这本书专业,又足够有趣,它写活了羽毛这一“自然演化中的奇迹”,以小见大,为少有时间注意天空中飞鸟的当代读者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第三极的馈赠:一位博物学家的荒野手记》

  作者:(美)乔治·夏勒

  译者:黄悦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2017年1月

  乔治·夏勒,是20世纪最伟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学家、博物学家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乔治·夏勒一次又一次来到中国,到青藏高原进行野外研究,三十多年的光阴,乔治·夏勒和他的同伴们用艰辛得来的记录和资料,勾勒出高原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架,并推进了各种保护性的工作。《第三极的馈赠》所记录的,正是夏勒博士在青藏高原的荒野上的观察。藏羚羊、野牦牛、鼠兔……当动物居民们的生存和博物学家的真实工作状态共同呈现在这一本书中,它带给阅读者的,兼有大自然的魅力和深沉的感动。

  《乳房:一段自然与非自然的历史》

  作者:(美)弗洛伦斯·威廉姆斯

  译者:庄安褀

  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2月

  驱散附着在乳房上的欲望、羞耻与想象,真实地面对它的健康、危机以及对人类自身的意义,这是《乳房:一段自然与非自然的历史》一书所做的。它的作者弗洛伦斯·威廉姆斯在成为一名需要哺乳的母亲之后,开始认真地思考关于乳房的问题。看似完美的母乳,竟然含有多种工业化学物质?乳房作为性器官和人们对于大胸的偏爱之间,有怎样的张力?向乳房内放入填充物,这件事是如何发展至今的?这本书从演化、生物和文化层面,对乳房做了全面的研究调查。

  《人类的误测:智商歧视的科学史》

  作者:(美)斯蒂芬·杰伊·古尔德

  译者:柳文文

  版本: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7年4月

  当“测智商”已经大众化甚至成为一句习语,却很少有人认真考量智商测试的来由及其可靠性。《人类的误测:智商歧视的科学史》一书详细梳理了智商测试相关研究的历史脉络及其社会影响,并对这一行为进行了严密的反驳。本书作者用大量事实与案例,向我们展示了颅骨测量、IQ测试等行为背后带有的“生物决定论”、“遗传论”等思维,指出此前的人体测量学和智商测试实际上起到了为社会阶层分化提供依据的效果。

  《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

  作者:(英)罗宾·邓巴

  译者:区沛仪 张杰

  版本:译言·现代出版社 2017年7月

  这本书告诉我们:人与人的交谈为什么总是在闲聊八卦,而这又为什么是正常的。作者在书中带领我们重回遥远的年代,然后解答这些问题:我们为什么拥有语言?我们发明了语言这种神奇的东西,却为何又将它大材小用?邓巴教授研究了猿猴们彼此梳毛这一社交方式与人类的语言社交的异同之处,而语言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梳毛的替代品,于是他作出了解释——“语言进化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闲聊八卦”。

  《林奈传:才华横溢的博物学家》

  作者:(英)维尔弗里德·布兰特

  译者:徐保军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7年11月

  因为发明了用拉丁语组成的属种名作为动植物学名“双名法”,林奈的名字被全世界所有生物分类专业人士和爱好者所熟知。但这位18世纪伟大的瑞典博物学家的成就并不止于此。林奈是敏锐的旅行家、科学家、采集者、画家和地理学家,他将其一生的热情投入到植物学中。布兰特为其撰写的这部传记再现了林奈的一生,也带读者重温了那个属于博物与探险的时代。

  《海洋中的爱与性》

  作者:(美)玛拉·J.哈尔特

  译者:黄波

  版本: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8月

  《海洋中的爱与性》是建立在严谨科学态度之上的海洋生物“情色八卦”。书中所讲述的“咸湿”故事包括石斑鱼盛大的满月性派对,蓝头鱼每天150次闪电般的性爱,美国龙虾如何以尿液作为强力春药……对人类来说,海洋生物的性生活实在千奇百怪、难以想象。但本书作者、海洋生态学家玛拉·J.哈尔特在妙趣横生的故事之外,更让我们明白,性是物种生长和丰度的原动力,正是海洋生物们的性交响乐,让湛蓝的大海保持年复一年的活力,世世代代,直至今日。而且,它同样关乎人类社会的食品安全、沿海发展、气候变化。

  《游隼》

  作者:(英)J.A.贝克

  译者:李斯本

  版本: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7年8月

  《游隼》是一本动人的自然观鸟记录,也是一段凝练了一个人与一只鸟一生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对游隼迁徙至英格兰东南沿海过冬,J.A.贝克一连十年,奋力追逐这对游隼的身影,白天观鸟,晚上写作,上千页的田野笔记记录了它们的行迹与习性,也凝聚了贝克一路以来的“恐惧、无聊和狂喜”。飞行迅速、目力非凡的游隼身上似乎承载了贝克心中的理想,于是这本书“关于一个人,渴望成为人以外的存在”。因为它的绝美、仔细与动人,多年以来,《游隼》依靠口口相传,早已成为一本属于少数人的经典。

  《哲学早餐俱乐部:四个杰出科学家如何改变世界》

  作者:(美)劳拉·J.斯奈德

  译者:熊亭玉

  版本:译言·东西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7年8月

  这本书讲述的是19世纪剑桥大学四位天才人物的故事,更是一段关于科学家如何成为“科学家”的历史。“科学家”这个词是由本书的主人公——曾经担任过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的威廉·休厄尔在1833年正式提出。休厄尔和他的三位朋友在剑桥大学读书时组成了“哲学早餐俱乐部”,是他们的讨论与推动,促使了科学研究向职业化、精确化、公共化的方向转变。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整幅19世纪英国的科学、社会画卷,把“科学”这一如今已高度体制化的概念,还原到了它诞生之初的时代氛围中。

  《锈蚀:人类最漫长的战争》

  作者:(美)乔纳森·瓦尔德曼

  译者:孙亚飞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9月

  “锈蚀”这样一种充斥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普通现象,背后可以有精彩而丰富的故事。本书作者、科学记者乔纳森·瓦尔德曼在2007年买了一艘30年历史的单桅帆船,为了应对帆船上无处不在的锈蚀,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也因此开始了关于“锈蚀”的寻访和调查。比如,自由女神像的除锈斗争如何搅动了整个美国?锈蚀对易拉罐和人类健康有怎样的影响?他踏遍美国南北,在食品加工、油气管道、钢铁制造、交通运输等诸多领域,对锈蚀这一“终极毁灭者”进行了密切追踪。如同管窥,这本书从锈蚀入手,为我们揭开了现代世界隐秘的一面。

  新京报记者 李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