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微言大义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沸腾公号留言

  凌01:#地铁扫码族的生意经#相比纸质的传单,扫码更加经济环保,按照当今的发展趋势,扫码式推广必将在广告流量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也应看到其与发广告传单的相通之处,许多扫码族给地铁乘客带来不便,且还涉及部分微商的虚假宣传问题。从这两个层面上来说,地铁扫码固然是一种创新,但它更应该出现在社会秩序所允许的地方。

  我等燕归来:#朋友圈“含咪量”测试#人云亦云地关注取关公众号,或者站在高处鄙视关注者的从众肤浅,都不是正确的姿态。有的人就喜欢追热点,那也是一种跟社会保持联系的方式,甭管这种方式是追社会新闻热点还是娱乐八卦的热点,都是不想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脱节。三观不合就可以不相为谋,没必要因为三观不合还顺带鄙视人家一把。

  新京报评论公号留言

  楚彧:#14岁“神童”被疑造假#“神童”故事,总是令无数中国家长们艳羡。一方面,“神童”不可复制,但另一方面,却有媒体、学校甚至教育部门的极力渲染和推波助澜。这些本属“特例”的事件背后,实则是对教育与成才的误读。我们不否认“神童”,但绝不能鼓励“造神”,一旦将“神童”演绎成“神话”,教育的初衷就会本末倒置。无论14岁“神童”真假与否,我们都不妨多些客观和理性。

  如鹿慕溪:#吴永宁高空挑战坠亡#吴永宁的悲剧在于靠毫无保护措施的高空挑战来获得直播平台的关注,以“搏命”的方式“博眼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些点赞、打赏的观众也一步步将吴永宁推上不归路。虽然成年人理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线上直播平台也应该对内容加以审核,防止类似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的视频内容上线。

  羽中:#涉案人员扬言“活埋”律师#这起“扬言活埋律师案”,不仅说明个别人对律师的敌视和法治的蔑视,更折射出一幅令人忧虑的社会法治远景。如果任由这种公然挑衅法治的行为持续蔓延,势必会让社会充满暴戾之气,律师执业和人身权利难以保障不说,公民的正当权利更无法通过律师专业知识在法治渠道中实现。

  栏目主持:孟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