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书评周刊·决选书单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书评周刊·决选书单

决选书单

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
作者:彭文生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7年6月
《道德与商业利益》
作者:贾森·布伦南 彼得·贾沃斯基
译者:郑强
版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7年7月
《从投票到暴力》
作者:(美)杰克·斯奈德
译者:吴强
版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年1月
《记忆的性别》
作者:(美)贺萧
译者:张赟
版本:人民出版社 2017年4月
《改革大道行思录》
作者:吴敬琏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7年10月
《驯化利维坦》
作者:王建勋
版本:东方出版社2017年1月

  《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

  作者:彭文生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7年6月

  中国经济永远充满争议,央行行长周小川这边警告“明斯基时刻”可能到来,资本市场那厢热议“新周期”。本质是任何人都无法置身经济之外,彭文生博士新著《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正当其时,一方面立足现实,以问题导向解析房地产、债务、钱荒等热点,另一方面则试图提供与主流不同的框架,引导读者思考更深问题。

  彭文生博士著作一向不乏诚意。对比上一本备受关注的《渐行渐远的红利》,《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相对低调,但内容更具突破性,框架也更为系统,花费不少心力梳理近百年文献。彭文生亦对笔者表示,前书虽立足人口特殊视角,但框架还属于主流宏观分析思路,《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则反思主流框架,涉及方法论改变,也触及经济金融根本问题,如什么是货币?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究竟如何?

  金融危机后,经济学一直有反思,金融周期理论最早由国际清算银行提出,国际研究如何与本土问题结合,主流经济学如何应对现实考验,彭著给出了探索。我所主持经济读书会的书单上,《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数次上榜,有书友评价其为面对真问题的作品,我觉得当得起。

  (徐瑾)

  《道德与商业利益》

  作者:贾森·布伦南 彼得·贾沃斯基

  译者:郑强

  版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7年7月

  市场经济与道德两者的关系,即便在市场经济最具荣光的时候也若隐若现,挥之不去。美国两位年轻的学者在《道德与商业利益》一书由此提出问题:哪些东西可以被出售,哪些不能?如果不能出售的却被出售,是不是在破坏道德?

  我们最熟悉的一种思维或许是会破坏道德、精神乃至人性。中国二十世纪末的一场“人文大讨论”同样在警惕全面商业化,美国近年声名鹊起的学术明星迈克尔·桑德尔在其著述和演讲中也在表达担忧。本书的两位作者反问,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有的东西是否可以被出售,而是这些东西在道德上原本就不正当,与市场本身无关。

  退一步而言,难道不出售而通过偷盗、赠送或其他方式获得就是对的吗?毒品或儿童色情图书交易不正当,是因为这些物品在道德上原本不具有正当性,即便免费或通过强权、而不是市场获得,也不合法。他们梳理百年来对市场的各种质疑与误解,在书中讨论市场的范围和伦理限度,提出道德与商业利益并非矛盾。他们为市场经济作了一种伦理上的辩护。

  (罗东)

  《从投票到暴力》

  作者:(美)杰克·斯奈德

  译者:吴强

  版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年1月

  该书论述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民主化常常会导致民族主义冲突”,作者以拿破仑法国、威廉皇帝德国和纳粹德国为例,说明战争暴力都是在民主努力失败之后接踵而至,从“投票”到“暴力”之间存在各种复杂的因素,以严谨的分析说明不能把民族主义旗号下的暴力冲突简单地归因于民主化,甚至进而拒斥民主化;进而指出民主转型不充分是导致民族主义冲突的基本原因,应思考如何避免陷入民主化不彻底的陷阱。

  在冷战结束后出现的民主化浪潮几乎都伴随有民族主义思潮、民族国家独立等诉求,作者力图厘清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揭示了走向冲突的真实原因:民主转型不充分将会导致精英阶层煽动民族主义、为维护统治秩序而做出冒险决策。促使人们认识到,处于这种状态中的国家,实际上并不具备以民族国家的人民主权代表的身份参与国际事务的合法性,国际社会也无法相信一个缺乏民主、独立、自由价值观的国家能够遵守国际法和维护世界和平。作者提出的对策是,一方面要建设支撑民主化过程的深厚的制度纽带,只有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受到保障的民主自由权利,才能遏止暴力发展趋势,与所有国家共享公民认同和公民民主;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忽视转型过程中本土的制度化环境,不应盲目拷贝自由放任的药方。(李公明)

  《记忆的性别》

  作者:(美)贺萧

  译者:张赟

  版本:人民出版社 2017年4月

  口述历史现在已成现代史研究中重要的分支。口述史可以纠档案资料之偏,但同时也因事件发生年代遥远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给口述人的回忆带来了记忆的偏差。口述的本质其实是听回忆者讲过去故事,而贺萧发现,回忆者在讲故事的时候,会不断受社会“话语”的影响,从而不自觉地将“故事”的真实成分不断过滤和遮蔽,进而创造出与主流叙事相同的个人经历。

  美国学者贺萧深知口述史的利与弊,她花费十年时间,走访了陕西农村,通过采访72位妇女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集体化时期农村生活变迁的回忆,重新探寻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贺萧在采访中发现,大量女性因为接受了进步史的影响,受到以好、坏划分过去与现在的思维模式,导致她们在回忆中出现了记忆的偏差。新中国成立之后,女性地位确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可以更大程度地参与公共事务,与男性一起到田间劳动。可是,“妇女解放”与男性进行同样高强度工作的同时,也为她们晚年带来了不小的病痛。

  在分析妇女回忆的时候,贺萧主动剥离社会话语对妇女经历的影响,结合历史档案,分析故事中的“真”与“假”,从而寻找出造成她们回忆偏差的社会主流话语。本书为如何利用口述资料进行历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出色的范本。(宋晨希)

  《改革大道行思录》

  作者:吴敬琏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7年10月

  吴敬琏教授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理论先行者,中国法治化市场经济的推进者。近些年来吴敬琏在深化中国市场化改革和推进中国社会法治化进程方面殚精竭虑、赤诚奉献、不断呼吁。

  这本《改革大道行思录》,汇集了近5年吴敬琏教授在中国改革的总体设想,具体的改革目标方面的建议,以及在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转型之路方面的文章,也包含一些直接写给政府决策层的改革建议,其中的一些建议也写进了有关改革文件,变成了中国改革的实际措施。

  这本著作的文章真可谓是大道从简、质朴无华,但功力甚深,句句牵涉到中国经济深化改革现实中的真问题,有的建议也被上层接受,在推进中国市场化改革方面发挥了现实作用。(韦森)

  《驯化利维坦》

  作者:王建勋

  版本:东方出版社2017年1月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在2017年12月投票决定废除一项被叫作“网络中立”的规定。简言之,“网络中立”是指这样一种原则,即网络服务商不能够控制流量,不得以更快的速度传输自己的服务。废除结果一出,美国特朗普政府旋即遭到“限制网络市场自由”的质疑。

  近代以来自由被认为是一种天性。但实际上,自由的获得和存续在任何社会或任何时候都不是一劳永逸,而需要争取与巩固。纵观人类历史经验,怎样维护自由都是一项挥之不去的重要议题。既是经典的、也是当下的。青年学者王建勋由此出发回到十七、十八世纪的思想现场,重识思想家们在此间毕生倡导的一种“有限政府”制度框架。

  这是因为,按照古典自由主义的说法,自设立起,政府目的是结束混乱而提供生活秩序的安全基础,最重要的前提是要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果不经约束和规范,很容易蜕变成令人警惕的“利维坦”。王建勋在《驯化利维坦》一书中同时以早期美国的实践为例,探讨他们是怎样思考政府、社会、市场与个人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旁征博引,直面汉语学术界含混不清的问题。因此可以说,他的回顾和论辩为读者提供了一条更清晰的道路来理解有限政府。(罗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