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井冈山旅游已向证监会提交撤回首发上市的申请,二度冲击IPO告终
井冈山旅游长达近半年的二度冲击IPO以撤回申请告终。虽然相较于2001年第一次冲刺IPO,井冈山旅游在盈利和产业链方面有了提升,但营收规模与同类企业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业内人士指出,作为传统景区旅游企业,在消费升级的市场环境下,面对外延式扩张、内部复合式发展的机会,加快转型和二次消费的开发是加快IPO的重要方式。
上半年业务下滑,暂停创业板上市
2017年12月下旬,井冈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井冈山旅游”)的第三大股东桂林旅游发布公告称,参股子公司井冈山旅游已向证监会提交撤回首发上市的申请。井冈山方面对此解释称,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强内控系统建设,完善内控体系及补办部分房产、土地权证事宜。也就是说,井冈山旅游历时近半年的二度创业板上市之路就此告一段落。
据了解,井冈山旅游主要从事井冈山景区观光索道业务、景区客运业务、景区配套综合服务、旅游酒店业务、旅行社业务及供水服务。除了自然景观资源,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近两年来,红色旅游的政策持续升温,营收和净利润逐渐处于稳定的井冈山旅游时隔16年再次申请IPO。
但是,据媒体披露,在IPO材料披露以后,井冈山旅游部分业务在上半年却紧接着有所下滑。2017年上半年,井冈山旅游经营业务主要板块之一的索道项目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此外,井冈山旅游的游船项目,在2017年上半年也呈现出亏损状态。至今,江西还没有一家成功IPO的旅游企业,井冈山旅游从2001年开启的IPO之路,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整体规模小,散客仅占20%
在冲刺IPO过程中,营收规模低于同类企业一直是井冈山旅游的短板之一。据井冈山旅游股权说明书显示,2014年至2016年,井冈山旅游实现营业收入0.98亿元、1.2亿元和1.36亿元,同期黄山旅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9亿元、16.65亿元和16.69亿元;同样申请IPO的普陀山旅游实现营业收入3.41亿元、3.57亿元和4.32亿元。即使在营收主力的索道业务毛利率上,井冈山旅游也低于峨眉山A和黄山旅游10%-20%。总体来看,井冈山旅游的总体规模偏小。
井冈山旅游相关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索道的营收和利润不理想,最主要原因是散客太少。有统计数字显示,2017年来井冈山上进行团队活动或培训的游客占到了总游客的80%,散客只有20%,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和事业单位是井冈山的主要客源。在自由行时代到来,以团队游客为主的景区在未来的竞争力堪忧。
与此同时,景区的配套服务设施也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硬件偏旧,在周边酒店建设完善后,景区酒店、宾馆的接待人数和收益都有所下降。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6月,井冈山宾馆接待10577人,同比下降11.45%;营收153万元,亏损137.5万元。在井冈山旅游此前的募投项目中,就包括井冈山宾馆和井冈山大酒店的改造。
虽然随着消费升级,旅游景区能够通过餐饮、住宿、交通以及IP运营等方面开发二次盈利,但井冈山旅游作为传统旅游景区企业,转型之路并不好走,IPO的时机暂时也还未到。
挑战:发掘景区二次消费
2017年,旅游企业A股IPO比起2016年热闹了很多。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杨彦锋称,随着消费升级,景区不再是单一的靠门票、索道之类的收入,而是有了更多二次消费的挖掘空间。易观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景区经济分析》也指出,A级景区毋庸置疑是旅游市场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但收入增长慢又反映出景区经济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大流量给A级景区经济未来的开发潜力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2017年同样IPO但成功过会的江苏天目湖,二次消费收入就达到了总营收的一半以上,其中水世界、温泉、酒店、旅行社等非景区业务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约39%,散客占比超过70%。但因前期投资大,长期的还款压力也较重。
对于很多传统旅企而言,做二次消费的运营,更是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单一性、同质化仍是诸多景区的“瓶颈”。业内人士指出,比如目前井冈山旅游的营收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观光旅游,对“井冈山”这一IP的开发也还处于初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王兴斌表示,一些传统景区企业业绩不好的确是经营不善,在消费升级的市场环境下,转型缓慢甚至无动于衷。面对目前拥有很多外延式扩张、内部复合式发展机会,加快升级是许多传统旅游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选择。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胜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