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头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1: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新版高中课程古诗文背诵增至72篇

新版高中课程方案和课标今年秋季正式使用;新增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3科目

2018年01月17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数学等课程标准。

  新京报讯 (记者王俊)昨日,教育部发布了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14门课程标准,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课标将于2018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语文新课标中设置了学习专题,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先秦到清末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古诗文,并背诵72篇(首)经典作品;诵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

  此外,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三门科目,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选修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者学而备考。

  此前,高中课程方案和课标由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但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2003年印发的实验稿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需要进行修订完善。

  据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介绍,教育部于2013年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修订工作历时4年,60多位专家参与其中,在全国19个省市对4万余名学生进行了课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测试,近日正式颁布实施。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相关内容。”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介绍,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

  该负责人具体介绍语文课标的变化称,首先是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第二是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三是要求更高,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其中包括《论语》十二章、屈原列传、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赤壁赋、项脊轩志等文言文篇目。

  新增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三科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在介绍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时表示,新方案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外语科目方面,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王湛称,扩大普通高中教育的语种是大势所趋,此次选择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也是出于国际交流的目的,这几个语种覆盖性高,在国际场合应用多,以后还将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语种。“当然,这些科目在不同地区的设置也需要根据具体条件和学生兴趣。”王湛还表示,并不是说在课程方案中提到增加语种,紧接着高考中就会出现这三门科目,还会有一个实施过程。

  ■ 释疑

  1 新课程方案和课标是难是易?

  课程分为三类考虑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不再执着于知识点深浅

  据王湛介绍,此次修订在确定难易的时候,考虑两个原则,首先要保持高中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衔接性。其次,由于目前我国高中已进入普及阶段,高中阶段教育是为未来国民奠定基本素质的基础教育。

  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王湛表示,必修课程全修全考,所有的学生要把这类课程修满。为保证所有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次修订适当地降低了难度。

  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选考,参加高考的学生,这部分要做到全覆盖,所以这一类课程难度就会要高一点。

  选修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者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根据这三类课程,既让所有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又考虑了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此外,新课标首次凝练提出各学科核心素养,不再像过去单纯考虑知识点。

  “提出各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学习方式的变革,跟过去某个知识点有多少个知识点、知识点难度在什么地方不一样,更重要的是考虑这个学科为学生未来必备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能够作什么贡献。这里的难和易,将来有待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的变革来进行探索,可能不再执着于过去一般的知识点的深浅。”

  2 对高中生而言是不是负担加重?

  每年教学时间40周、每周35个课时基本稳定;背诵篇目增加不是负担

  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方案,课程容量方面与2003年相比,基本保持了稳定。修订的课程方案规定普通高中学制三年,每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为1周,有11周假期。每周是35个课时,18个课时为1个学分,高中三年,学生必须修满144个学分,才能拿毕业证书。

  “就课程标准,我们与国际社会做过比较,我们的负担算是适中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有家长给孩子加的压力、各种社会课业辅导等各种因素,这让孩子的负担加重了。所以这次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的实施,关键是要抓实施,尽可能是实施中间使这次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标准的原则能够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让学生有适当的合理的负担。”王湛表示。

  记者注意到,新修订的课标还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科目,从14篇达到了72篇,这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吗?

  对此,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时表示,课程负担一直以来都很受社会关注,这一问题要从负担和传统文化两方面理解。

  在课业负担方面,申继亮解释称,如果孩子每天忙的方式和成长关联贡献不是那么大,比如天天做题,对提高他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帮助,就是负担。所以减负要减这些负担,不是简单地谈减负就是少学习、不学习。“减负不是少学习、不学习,不能简单说增加、减少,要看怎么学有价值、有贡献。”

  对于传统文化,申继亮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高中阶段课程修订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古诗文学习,就得背诵名篇佳作,那些词句就得记下来,因为要用。但是有些学科不能死记硬背,比如说物理、化学、通用技术,更多的不是去背,是去动手做。所以不要认为要求背就是负担,要根据学科特点。

  3 新课程方案和课标如何与高考衔接?

  打通学、教、考、评环节;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做水平划分

  2014年秋季,上海、浙江率先开展新高考改革;2017年浙江、上海两省市的学生已率先采用“3+3”模式参加了高考。北京、天津等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区),在2017年9月份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阶段。

  根据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对高中课程和高考改革进行统筹谋划,做好衔接。

  那么,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如何与新高考衔接?

  郑富芝表示,2014年新高考改革方案当中,招生录取新模式的核心是“两依据,一参考”,即将来高校招生录取新生既要看高考成绩,还要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同时还要参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根据这个改革要求,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改革要和它对接、衔接,这次修订将学、教、考、评几个环节彻底打通。其中,课程标准是龙头、是总纲、是依据,根据国家标准去编教材、组织教学、实施考试、进行评价。

  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为考试命题提供参照,也是做好衔接的重要措施。

  据了解,这次修订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就是研制了中国高中学生的学业质量标准。标准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做水平划分,一般三到五级,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最后学习结果的程度,划成不同层次。

  “这样划分之后,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在教学过程当中,因为有水平划分了,老师就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的难易程度,实现因材施教。第二,就是给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提供了一个参照,让命题的时候,更好地去把握命题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水平和层次。”郑富芝说。

  此外,上述也提到新修订高中课程方案把高中生学习的课程分为三大类,这样一来可以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高考“6选3”、“7选3”做制度性的安排。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