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寻找中国创客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寻找中国创客
下一篇

区块链落地 应用场景成难点

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有颠覆意义,但目前发展仍有泡沫;应用场景、技术配套等成为落地难点

2018年01月18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2017年比特币疯狂了一整年,2018年区块链又掀起了新热潮。“你都很难想象,还有什么东西能像区块链这样,在几天之内火遍整个创投圈,并且热度居高不下。”1月13日一家互联网公司的CEO在年会上感慨。

  2018年伊始,区块链就开始升温,多家互联网公司纷纷宣布推出区块链项目,区块链概念炙手可热。这被认为是虚拟币“造富神话”的延续。几乎同时,1月12日晚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公告称变相ICO走热,呼吁投资者不要盲目跟风炒作;1月15日媒体报道称,中国多部门将联手打击黑色产业链,代币、虚拟币类传销平台已3000多家。

  尽管区块链被认为前景广阔,但仍处漩涡深处:乐观者认为,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具有颠覆意义;而另一拨人则持谨慎态度,他们洞见虚拟币造富风波,对区块链短期发展则以泡沫、投机等态度观之。

  数字货币分析师肖磊称,区块链的应用难以脱离代币发行,因此解决代币投机问题仍有难点。而受制于场景应用、技术配套以及缺乏第三方来翻译“区块链语言”,区块链落地也成为一大难点。

  针对区块链潜力,业内多位人士称,其“颠覆”意义不仅是对现有互联网技术的改进,长远来看是对社会组织协作方式、商业运作模式的颠覆。不过短期来看,受投机氛围、技术因素等限制,谈“颠覆”尚早。

  “造富”神话

  岁末年初,一场币圈盘点在创投圈激起波澜:2017年最耀眼的比特币,价格全年涨幅超过1500%;另一个光芒稍逊但已是币圈黑马的瑞波币,价格全年涨幅超过36000%;曾是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的以太坊,年内价格涨幅为9162%。而另一些并不为大众熟知的虚拟币如新经币、Stellar和达世币,价格上涨幅度分别为29842%、14441%和9265%。

  在国内,虚拟数字代币已经受到严格监管。201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ICO)行为涉嫌非法集资,任何组织和个人应立即停止从事ICO。

  ICO,意为首次代币发行,源自股票市场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概念,是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募集比特币、以太坊等通用数字货币的行为。

  政策一出,国内区块链企业发行虚拟代币的情况被遏制,发币行为转至地下。但虚拟代币价格节节攀升,使得国内部分投资者的热情不减反增。

  “即使现在,炒币依然是许多年轻人的投资方式之一,甚至创投圈许多创业者、投资人也在参与。”一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告诉新京报记者。

  2018年1月2日,老牌互联网企业人人公司宣布将推出区块链项目“人人坊”,并公布名为RRCoin(人人币)的ICO计划。1月3日柯达发布公告称将发布数字货币柯达币,涉足区块链领域;受此影响,柯达股价一度涨幅高达120%,这家几乎被人遗忘的公司又重回聚光灯下。甚至迅雷旗下“玩客云”区块链项目硬件产品,在开售前的预约量已接近151亿元,直逼小米2017全年不含手机的销售额。

  此后短短一周,网易、360、快播、美图、小米及BAT等互联网科技公司也相继爆出已涉足区块链项目。而投资圈更是因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的一份“内部分享”泄露,让区块链一时风头无两。

  甚至在二级资本市场,大盘走势并不乐观、甚至微跌的情况下,多只区块链概念股仍表现强劲,连续两日出现涨停。

  这片“繁荣”没有逃开监管层的注意。1月12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公告称,迅雷区块链项目中“链克”代替了对参与者所贡献服务的法币付款义务,本质上是一种融资行为,是变相ICO。与此同时“人人坊”网易“招财猫”等区块链项目也被爆受监管影响已停止。1月15日,消息称国内多部门将联手打击区块链黑色产业链,代币、虚拟币类传销平台已3000多家。

  至此,一场刚要延续的区块链“造富”热眼见告一段落。

  区块链能否剥离ICO?

  所谓“区块链”,是指一种分布式、点对点的数据库账本,简单意义上理解就是融合了P2P、加密算法等技术的多个连在一起的数据库,数据库之间两两直接相通,信息传输需加密。

  区块链技术应用,则是将这种融合P2P、加密算法的数据库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区块链技术比较特殊,想应用这一技术就必须产生数字资产,维持资产运转的媒介就是代币,也叫通证,即一串代码。“这串代码好比区块链的血液,推动着区块链不断扩展,并实现链上资产、价值的转移。”财经专栏作家、数字货币分析师肖磊称。

  区块链被寄予厚望的优势之一是去中心化,没有中间方参与记账。在这种情况下,代币发挥着奖励记账的功能,使得链上各个节点有动力参与记账。“如果拿掉代币,就需要一个第三方来发挥记账功能,那就是中心化的组织结构方式了,失去了区块链最受重视的价值。”肖磊说。

  区块链并不是不能去除代币的机制,只不过失去代币机制区块链的价值将大打折扣。“失去了代币这种通证,区块链就变成了一种升级版的企业数据库,意义就缩减了99%,其改造社会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中文IT社区CSDN副总裁孟岩告诉新京报记者。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为什么许多区块链项目要与ICO相结合。“ICO真正的逻辑应该是,区块链开发者为了开发区块链项目需要在前期筹集资源,然而一旦项目完成后,开发者就没办法再实施控制,只能将开发的项目代币与前期筹集的资源做交换。”孟岩说。

  最初这是一种高效率的区块链开发模式,后来因数字货币不断升值被拿来炒作,才演变出投机和非法融资等行为。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一个方法就是让代币(通证)的发行不限量。“比如一些用在食品安全溯源的区块链项目中,代币已经成为一种记号,可以无限产生,这样一来就没有炒作的价值了。”肖磊说。此外,或许可以尝试限制投资者门槛,“就像新三板的投资者门槛为500万元证券类资产。”

  “代币本质上是对消耗的计算资源进行补偿,并维持区块链运转,不排除未来会有新的技术来改变区块链上代币这一机制,但目前还很难。” 某区块链公司运营人员称。

  落地难:结合需求而非创造场景

  提起区块链的应用,最先想到的便是比特币等数字货币领域。但是随着ICO的爆发,数字货币的投机性被疯狂放大,甚至部分沦为诈骗工具。

  目前,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第一梯队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等已在涉足区块链项目,其他互联网公司也在近日传出上马区块链项目,甚至一些A股上市的传统企业也热炒区块链概念。

  也有人对区块链的爆发十分谨慎,区块链金融平台Goopal Group创始人孙茳涛近日发文表态称,“现在的区块链无疑是积聚了海量的泡沫,而这个泡沫恐怕在2018年,或者说在几个月之内就将彻底引爆。”

  泡沫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人本身就是想借区块链概念炒作“造富”,另一方面还是由于在目前阶段区块链落地较难。

  “区块链应用的场景应该是共享、共建、共监督,既要对区块链技术有很深的研究,又要对应用领域的痛点了如指掌。现在很多人是拿着锤子找钉子,拿着技术去试场景,这是错的。”布比区块链COO李军说。

  区块链应用之一便是供应链金融领域。他介绍说,供应链金融涉及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银行等机构,区块链技术很适合解决传统供应链中的信用传递难题。

  “区块链的应用应该是基于一个行业的痛点,要有基础,而非人工去造一个应用场景。”山东区块链应用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永亮说。

  尽管食品安全领域被认为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区块链应用领域,但目前尚没有企业做出颠覆传统体验的项目。

  新京报记者发现,2017年6月,京东将区块链技术用于生鲜领域区推出“京东品质溯源防伪联盟”,消费者通过扫码可查询联盟内生鲜的生产源头等信息。

  但是对消费者而言,如何核实二维码记录信息的真伪是一大难点。“区块链防伪说到底还是通过编程记录,不懂编程的人也很难去辨别。”肖磊说。而目前,市场上并没有一个有效的第三方来针对区块链防伪做解读、评测等服务。

  能否实际落地,也成为投资机构判断一个区块链项目的重要标准。“我们2016年初投过一个区块链项目,今天看行业技术更成熟了,但是市场泡沫一直都存在。区块链项目能否落地,技术是否与实际应用结合是我们最看中的。”京北投资总裁罗明雄说。

  “目前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区块链在大金融的支付、P2P、票据、供应链,以及公证、医疗、社交等领域存在应用基础。”一不愿具名的投资人称。

  潜力:解决AI、自动驾驶安全问题

  在区块链众多应用领域中,AI被看做是一个颇具潜力的领域。“实际上,区块链是AI中重要的技术点。”区块链企业矩阵元运营总监谭茂称。

  “区块链具有智能合约的价值,在人工智能中,机器合约占很大一部分。如果把区块链技术与AI技术结合作为其底层技术之一,这样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合约可以做到自动执行。”谭茂说。

  除了机器合约,机器安全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接下来要考虑怎么来定义和反向控制人与机器的关系。

  赵永亮举了一个例子:假设现在科学家已经按照一个正常人研发了一款具有同样思维能力的机器人,表面上看两者外貌也毫无差别。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区分两者的身份?区块链或许可以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其加密存储、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定义各自的身份而不会混淆。

  在人与机器的反向控制上,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思路。一般来说,人工智能是经过大量机器学习后,机器产生自主意识。有了自主意识后,一旦出现程序失控的情况,人便没办法再去控制这台机器了。这种情况下,区块链作为一种带有加密算法、不可篡改的编程技术,就能保证机器按照预设的程序执行而不会紊乱。

  除此之外,区块链与自动驾驶技术的结合,也能够预防自动驾驶失控、被攻击等不安全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区块链能理想化均衡调整未来高科技产生的疑虑或不安全因素。但目前,这些还都处在探讨和研究的阶段。”赵永亮说。

  颠覆?技术还在早期阶段

  区块链热,让越来越多的人对赋予区块链技术赋予“颠覆”“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等期望。

  改变金融体系、实现价值传输、维护智能机器的运行安全……似乎区块链每一项技术应用都超出传统思维的认知。

  近日,国泰君安证券发布的分析报告认为,区块链经济的核心其实不在技术,而在于商业逻辑的重构。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认知革命。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技术创新,但是这种创新用到社会组织协作和生产关系的改善上,就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在技术圈来看区块链是一步台阶,但是上了这步台阶应用到社会组织关系中,就有可能导致社会组织、协作模式产生重大变化。”孟岩说。

  举个例子:在区块链社区里,一群人在一个组织中,通过通证(即代币)的方式来确定利益关系,共同决定一个事情。就不需要传统公司那样的金字塔结构,而是个体直接与个体对接。

  “层级化的金字塔组织形式,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克服信任边界的问题。一旦这些问题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就会对社会关系产生变革。”孟岩表示。

  从这个逻辑上看,其对组织形式带来的颠覆远超过技术变化。在肖磊看来,未来广泛应用后,公司组织架构也会发生变化,甚至没有各种领导、经理的管理,每个人在组织中完成任务就能获得想要的权益,效率还更高。

  尽管看上去意义宏大,但李军对这个“颠覆”状态并不乐观,“如果没达到物质极大丰富,去中心化还是会出现投机炒作的情况。”此外他认为,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方式,与数千年形成的社会习惯和组织方式是相悖的;而且如果在P2P组织构架下,依正常人的精力,一个人与成千上万人直接联系是很难完成的,此时中心化(中介)的存在恰恰就是为了提高效率。

  “目前的区块链技术还处在早期阶段,在组织重构方面还是想象阶段。实现这样的构想,目前看难度很大。”谭茂说。

  新京报记者 刘景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