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演员的诞生》这类有着明确行业指向的综艺节目,未来趋势,是专业化。一是操办流程的专业化,二是节目内容的专业化。有些演员的不专业,虽然也有娱乐价值,但对比之下,有价值的演员和价值不大的演员,两个群体之间的分水岭已经鲜明地划分了出来,这个分水岭,比“冠军”更值得关注。
谁是“冠军”不影响观众心里的评价
第一季《演员的诞生》总决赛结果诞生,周一围以明显的票数优势获得冠军,进入三强的另外两位,蓝盈莹和翟天临分获“人气演员”和“魅力演员”荣誉。
《演员的诞生》自播出之后,风波不断,总决赛的顺利结束,也算为该节目画上了一个句号,至于这个句号圆不圆满,要分怎么看。
周一围夺冠军,其实是有一些争议的,当然争议点并不在其演技——周一围是一个观众有目共睹的好演员,只是决赛节目的角色安排有失偏颇。最后一出大戏《赵氏孤儿》中,周一围饰演的程婴戏份明显比竞争对手要多得多,翟天临选择饰演韩厥,已经决定了这只是个配角。至于蓝盈莹,更是没得选,只能饰演开场四分之一时间之后就自杀的庄姬。也难怪有网友评论称,节目组“故意推着把周一围往冠军上送。”
公平起见,在总决赛节目上,节目组更适合给出一个戏份均衡的剧本,让三位演员,都有大致相同的发挥空间。但节目组有各方面的考虑,也未必见得选《赵氏孤儿》就是想捧周一围当冠军,如同节目导师反复强调的那样,给演技分高低实在是困难的事情,观众只要通过屏幕看到喜欢的内容、遇到喜欢的演员就足够了。
看《演员的诞生》,从初赛到复赛到总决赛,都不必盯着票数与名次,到了最后关键时刻时,名次就更不重要了,因为名次只是节目组追求的一种竞技效果,它并无法取代观众在心目中给每位演员的排名。
让观众了解表演才是节目最重要的价值
严格说来,综艺节目的一些常见手段如导师带队、复杂的票数构成、演员抽签等,并不适用于《演员的诞生》。但如果不借助“PK、输赢”等悬念感的营造,节目在形式上又会显得单调。这使得《演员的诞生》充满了自相矛盾——内容缺乏不了形式,形式很大程度上又左右了内容。
事实上《演员的诞生》最大的看点,一是在于导师的现场点评——虽然几位常驻导师的点评常流于情绪化,缺乏专业性,但在观众看来,乐趣在于发现导师的个性以及他们的表演审美倾向。二是在于表演本身,当演员身负着没有N机的压力,需要一鼓作气把故事演完的时候,表演功底、人格素养全部袒露于舞台,这对观众来说,是件很过瘾的事情。
所以,《演员的诞生》如果还有第二季,不妨在以上两点再下工夫,至于投票、排名等繁文缛节,如果不能全部取消的话,那么还可以大幅压缩。真的没人在意观众手里的投票器是真的还是假的,也没人研究一人一票、专家一票顶普通观众50票、各种票数累积这种计算方式科学不科学。演员的表演能否打动人、感染人,通过全程展现演员的舞台秘密,能否让人对表演这个行当多一些认识与了解,这才是最有价值之处。
现在的网友与观众,已经对所谓“内幕”有了免疫力,综艺节目有“内幕”,更多时候是为了提升娱乐性,简单地说,综艺节目就是做局者,观众就是入局者。绝对的公正并不是节目组追求的。的确,名次会带来一种仪式感,仪式感也能融入娱乐性并成为娱乐的一部分。但过于严肃地强调综艺节目排名的仪式感,反而得不偿失。以往《歌手》系列节目,观众最烦的环节就是总导演洪涛公布名次,啰里啰唆,絮絮叨叨,白白浪费了不少时间。
综艺节目的未来趋势,是专业化。一是操办流程的专业化,在节目的形式设计、内容呈现、结果导向方面,大家希望看到节目组的专业态度,不仅把内容做到极致,也把各个环节的严谨性做到极致。二是节目内容的专业化,体现在《演员的诞生》总决赛上,陆川导演冷静到位的点评,演员在表演上的全情投入,都是专业的体现——专业,成了最大的娱乐看点。有些演员的不专业,虽然也有娱乐价值,但对比之下,有价值的演员和价值不大的演员,两个群体之间的分水岭已经鲜明地划分了出来,这个分水岭,比“冠军”更值得关注。
□韩浩月(文娱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