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下一篇

以劳动生产率为尺,度量高质量发展

2018年01月2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关注“北京两会”系列评论

  社会劳动生产率首入发展主要目标,是发展目标的“升级”,也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吻合。

  据《人民日报》报道,日前开幕的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明确,北京首次将社会劳动生产率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在2017年社会劳动生产率22万元/人的基础上,力争2018年将其提升至22.5万元/人。

  所谓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地区生产总值与从业人员人数的比率,是反映劳动力要素产出效率的重要指标。该比值越高,说明每个从业者的劳动对GDP增长的贡献越大,其劳动的含金量也就越高。

  而社会劳动生产率“富矿中的富矿”,就是高科技领域。科技作为劳动生产中的重要要素禀赋,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眼下,北京“开国内风气之先”地将劳动生产率列入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就释放出加大创新科技产业支持力度的信号。

  1月25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到海淀区参加审议时,就对市人大代表、企业家雷军回应称,“北京第一位要抓的,就是‘四个中心’和‘四个服务’,这是首都发展的全部要义。尤其是‘四个中心’,政治中心是职责所在,科技创新中心,是重中之重。”而北京市代市长陈吉宁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表示,要全力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将劳动生产率列入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本质上是发展目标的“升级”。

  上世纪90年代,克鲁格曼在《亚洲奇迹》中曾指出,东亚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是投入的快速增长,源于生产率的快速增长则是微乎其微。随着我国“人口红利”式微,劳动力成本也进入了上升的轨道,经济增长路径势必要经历从依靠低成本、高投入的劳动力密集型的投入生产方式,向依靠效率提升的经济增长模式转换。

  近年来,中国劳动生产率贡献的增长速度在不断提升。根据2016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20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为8.6%。但从总量上看,中国劳动生产率仍低于很多发达国家,根据统计局报告,2015年,我国单位劳动产出是7318美元,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8487美元。

  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效率和潜在增长动力的核心指标,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的关键。

  鉴于此,北京对发展目标“升级”,意义不言而喻:这意味着,北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评价,从依赖“量”的优势转变为依赖“质”的优势。本质上,这也是对未来经济发展动力源头的提前准备和积极预判。

  对北京来说,着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并将高科技产业作为引领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抓手,早已显现成效。

  从中关村大街人头涌动的创业新思路,到五道口会聚的互联网高科技产业精英,再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冉冉升起的高科技新项目,创新驱动发展乃至引领区域发展的格局业已形成。

  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平均每天新增科技型企业近200家,总数超过50万家。

  既然基础已打好,以创新驱动、劳动生产率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更不宜懈怠。正如市委书记蔡奇所说,在减量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发展是出路,而且是北京唯一的出路。创新发展也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用劳动生产率评价带动创新发展,用创新发展为高质量发展“解题”,必然会为北京带来更多契机、发掘更多红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