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冬奥组委赴平昌冬奥会实习计划团秘书长杨占武语速快、步幅快,他在凤凰雪上公园实习这段时间,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挑毛病”和“学知识”上,爱好摄影的他用手机拍摄的视频和图片资料超过3000个,为冬奥组委实习计划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取经的冰雪专家
初次接触杨占武觉得他很“匆忙”,在1小时的跟踪采访过程中,他不时接到电话,对讲机也响个不停。他在凤凰雪上公园的顶岗实习岗位是场馆运行经理助理,这里将举行2个分项,产生18块冬奥会金牌,所以场馆运行的工作压力很大。杨占武的日常工作就是与这里的6块不同场地打交道。
12月9日来到韩国,他们没有休息调整机会,当天就与韩方接待人员对接,拿到了厚厚的场馆资料,然后就转场地熟悉各模块工作。
杨占武有20年从事冬季运动工作的经历,调到北京冬奥组委之前,是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体育部主任。2010年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时候,杨占武从原单位借调到北京冬奥组委工作,是国内的冬季运动顶尖专家。
虽然此前有着丰富的冬季运动经验,但他刚到这里还是充满了新鲜感。“国际奥组委有比较成熟的办奥指南,但到了每个国家就看如何落实了,我们来学习也是要从实际中汲取经验。”他说,每天转场时,他要注意了解如何更高效地建设,在了解服务时,就要更细心地观察细节,“插头在哪,储物柜怎么设置,饮食售价怎样?”几乎事无巨细地观察,然后记录。
每晚回到住处,他会把白天所见所想写下来。两个月以来,已经形成了10万字左右的工作记录。
挑毛病的实习生
“我们是带着问题来的,时刻提醒自己,我要干什么、要怎么干、需要什么来干?”这3个基础方向指导着杨占武在这里的每一步工作,也是实习生计划41位顶岗实习生的工作指南。
杨占武说,顶岗实习生必须带着“挑毛病”的眼光工作。尤其是场馆运营,细微的漏洞和差错,也许就会影响到整个模块的服务质量。他举例说,比如媒体中心这个临时建筑是用类似防雨布材质搭建的,内外温差大时,顶棚容易冷凝水,而媒体席的插头是朝上敞开式的,水滴下来容易短路。“我们挑毛病是为了北京冬奥会时少走弯路,避免这些问题。同时,我们也理解主办方,与他们共同面对发现的问题。”他说。
“挑毛病”的同时,是利用所有机会学习经验。刚来这里时,比赛场地还在建设中,杨占武有幸全程参与了几个重要场地的建设。U型道的挖掘,高空技巧跳台的搭建,他每次都会用手机录下来,这些视频比文字记录更有说服力,白天转完场地,晚上他就在住地研究这些视频和图片,然后用视频剪辑软件把视频中的关键内容剪辑成短片。
他给记者展示了两段自拍自剪的视频,每段不到5分钟。“我把视频在实习生的群里分享,这样大家更容易直接获取信息,也了解应该在实习观察时注意什么。”还有10天,他就要结束实习工作,手机里已经存了图片、视频大约3000个。“来前新买的128G手机,就怕内存不够。”
分享经验的老师
作为顶岗实习团的秘书长,杨占武手机里置顶了一个微信群,里面是所有顶岗实习的同事。他们每天会在群里交流实习心得。在群里,杨占武更像是回到了自己教师的老本行,他把工作总结分享到群里,经验影响其他实习生找到学习的方法。
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实习生们也会在群里说说,大家互相帮助。长时间的顶岗实习,大家已经把韩国的住地当成了家。“家里没有菜了,您回来时候买点。”对讲机里是和杨占武同住一个公寓的同事。到这里两个月,他们已经把租的宿舍当成了家,简单的灶具可以解决伙食问题。志愿者可以在食堂吃饭,但韩餐单一的口味吃得时间长了,“中国胃”受不了,同事就想方设法做一些中国口味的饭菜。
除夕晚上,凤凰滑雪场的比赛进行到很晚,杨占武就在雪场上迎来了新年。早早准备好的饺子,当晚10点多回到住地才吃上。他说,除夕还有很多顶岗实习生是在岗位上度过的,没有饺子吃,也没有时间和家人通话,但大家都没有抱怨。
还有10天,杨占武的实习工作就要结束了,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把这次顶岗学习的收获汇总编辑出来,等到本次实习计划全部完成,41位顶岗实习生将为北京冬奥组委提供一份详尽的实习报告,这份报告也必将成为北京冬奥会周期重要的实战“参考手册”。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超 韩国平昌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