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书评周刊·主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3:书评周刊·主题

如果没有狗,世间少了多少传奇?

2018年02月2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野性的呼唤》
作者:(美)杰克·伦敦
译者:刘荣跃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5月
《汪汪旺——张二苗藏狗》
作者:张二苗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年12月

《巴甫洛夫的狗:改变心理学的50个实验》
作者:(英)亚当·哈特-戴维斯
译者:张雨珊
版本: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花城出版社 2017年10月

《狗的故事》
作者:(英)吉米·哈利
译者:种衍伦
版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3年1月
《狗故事:人类历史上的爪印》
作者:(加)斯坦利·科伦
译者:江天帆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年12月
《巴别塔之犬》
作者:(美)卡罗琳·帕克丝特
译者:何致和
版本:南海出版公司 2010年6月
《忠犬八公》
作者:(西)路易斯·普拉茨/著/(西)苏珊娜·塞莱伊/绘
译者:轩乐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11月

  《野性的呼唤》

  作者:(美)杰克·伦敦

  译者:刘荣跃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5月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中短篇小说合集,收集了《野性的呼唤》《白獠牙》《墨西哥人》等作品。《野性的呼唤》与《白獠牙》均反映出人性与野性此消彼长的斗争,以及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动物是如何服从于弱肉强食的法则。

  在《野性的呼唤》中,良犬巴克原本安住在阳光普照的温暖南方,却被主人的佣工贩卖,几经转手后它来到冰雪覆地的北方,从习惯文明的南方狗迅速进步为拉雪橇的领头狗,肌肉变得坚硬如铁,一天可在雪地上奔跑四十英里。它的性格也趋于坚毅果敢,最终回应“野性的呼唤”、重归荒野。《白獠牙》则讲述一只遭遇毒打、被训练为斗狗赌博的展览品的小狼狗,在对人类失去信心时,重感人性的温暖并愿为之舍命的故事。

  这两则故事均从动物的视角出发,讨论生存的信念与爱,也反观人类生活中,人性与野性的种种对立,惊叹人性的力量与人这一被动物视为神的存在,所掌握的对无生命之物的控制力。

  《汪汪旺——张二苗藏狗》

  作者:张二苗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年12月

  这是一部藏狗照片集,展示了设计师张二苗的六百余只藏狗。张二苗与狗缘分不浅,他属狗,因在家行二,母亲为他取的小名便与狗有关,于是他自幼爱狗。1994年,张二苗设计了甲戌年“平安家福”的“狗年”生肖邮票后,对狗的兴趣愈来愈浓,他不仅以狗为题进行绘画创作,更会将各种各样与狗有关的艺术品收集回家。

  这些藏品造型各异、材质不同,有陶瓷狗、象牙狗、贝壳狗、紫砂狗、犀牛角狗等。它们有些来自乡下地摊,有的则来自大型拍卖,但都深得张二苗喜爱。他不仅在古玩市场淘宝,也向异国他乡留心寻觅。张二苗有回遇到一件藏品双目放光,主人会意后就慷慨割爱。当然,朋友送礼,与狗有关的工艺品也成了投其所好的首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张二苗将藏狗一一拍摄记录,汇集成了这本照片集,供爱狗之人一同欣赏。这些藏狗或古朴可爱,或精致细腻,但出发点总在捕捉到狗最美好、亲善的一面。

  《巴甫洛夫的狗:改变心理学的50个实验》

  作者:(英)亚当·哈特-戴维斯

  译者:张雨珊

  版本: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花城出版社 2017年10月

  这本书精选了心理学发展史上50个有代表性的实验,并用通俗化的语言与精彩的故事内容来呈现。狗会抑郁吗?动物是怎样学习的?巴甫洛夫按铃了吗?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用狗做了一个实验:每次给狗送食物前打开红灯并按响铃声。如此训练了多次后,一旦铃声响起或红灯一闪,狗便开始分泌唾液,即使食物没有出现。

  书中心理学家对我们关心但难以概括的偏见、记忆、抑郁、自由意志等议题早已做出假设与验证。回溯这一发展历程,一面可使我们对心理学史的体系理解得更为清晰,一面也增进我们对自我及他人行为的理解。因为归根到底,心理学影响着每一人的生活。

  《巴甫洛夫的狗》的作者亚当·哈特-戴维斯是英国著名的科普传播人士,著作超过30本,在《巴甫洛夫的狗》之外,他还写了姐妹篇《薛定谔的猫:改变物理学的50个实验》。

  《狗的故事》

  作者:(英)吉米·哈利

  译者:种衍伦

  版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3年1月

  《狗的故事》是英国兽医作家吉米·哈利的散文作品,吉米·哈利虽然被称赞为兽医文学的启发者,但他在成名后仍继续在乡间从事兽医工作,常半夜出诊尽心治疗,熟悉约克郡溪谷中每家每户的动物,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动物们生活得自在、舒服。

  《狗的故事》集结了吉米·哈利执业五十多年来遇到的关于狗的故事,或有趣,或感伤。他的文笔平实而幽默,简单、日常甚至琐碎的生活在他的笔下不再是一种“贴得太近”而伤害灵魂的东西,而是温暖的存在,因为他对生活本身,对出现在他生命中的每一个动物都有一种朴实的感恩的爱。

  这种爱很打动人,它激起你的好奇心,让你开始真正关心那些你习以为常的动物们,也令曾犹豫的人下定与动物生活在一起的决心。最重要的,或许是吉米·哈利使我们明白,原来我们固有的对于生活给予的欢乐的理解,被世俗经验所蒙蔽而太轻浅、无知了,其实“万物有灵且美”。

  《狗故事:人类历史上的爪印》

  作者:(加)斯坦利·科伦

  译者:江天帆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年12月

  这可以说是一部以狗为核心角色的历史书,作者斯坦利·科伦不仅是作家,也是犬类行为学的专家,多年来一直站在犬类研究的前沿。在《狗故事》中,斯坦利·科伦从传记、历史、心理等多维度出发,通过收集不同时期的文字资料,探讨狗是如何影响甚至改变人类历史的。书中的狗主人不同、品种各异,你能看到西班牙征服者的狗、苏格兰作家的狗、紫禁城的狮子狗及总统办公室中的狗等。

  原来,许多著名人物的人生都与狗有分割不开的重要联系,狗在历史时空中,亦拥有传奇的故事:拿破仑平生对狗十分厌恶,但当他身处险境时,恰是一只狗的勇敢表现救了他的性命;对德国音乐大师瓦格纳而言,狗是带给他骄傲和喜悦的源泉,两只狗拉斯和卡斯在他旅居瑞士期间,每日陪伴着他写下不朽名曲;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的南丁格尔,正是由于邂逅了一只伤狗,才开启了她的护理事业。如果没有狗,历史将会怎样?或许不可想象。

  《巴别塔之犬》

  作者:(美)卡罗琳·帕克丝特

  译者:何致和

  版本:南海出版公司 2010年6月

  这是一个人希望通过爱犬获寻真相的故事。妻子坠地身亡,目击者只有一名却不能开口,就是妻子心爱的狗。作为语言学家的丈夫保罗百思不解,于是他决定倾毕生之力教会狗说话,以此获得答案。“巴别塔”象征着通往幸福的天堂,也明示了语言的隔阂。因无法沟通,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类难以真正亲近、信任对方。书中,丈夫保罗与妻子露茜同样面临着这一用爱无法弥补的栅栏,栅栏将他们疏隔在促狭、孤独的两端。记忆、语言、情绪在真正的交流前仿佛均退化为无力的工具,尴尬之处就在于,承认人与人无法相通好像便是对爱的背叛。

  保罗的探寻之路不免悬疑、悲伤,伴随着惩罚性的赎罪心理。当真相揭穿的一刻,相比于小说设置的悬念,答案或许平淡,但也正在这种锥心而庸常的平淡,持续困扰着仍不习惯孤独的存在并妄图用语言打破栅栏的人类。

  《忠犬八公》

  作者:(西)路易斯·普拉茨/著/(西)苏珊娜·塞莱伊/绘

  译者:轩乐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11月

  秋田犬八公的故事广为人知。八公每日与主人上野教授一同去涩谷火车站,傍晚时再到车站等候主人回家。当上野教授因病离世,八公仍日日重复着它与主人过往的行程,风雨不改地等待,直到十年后八公死亡。生死离别令人难堪,但时间总是疗愈伤害、减缓痛楚的消极答案。然而,时间的规则在八公的感情前令人心酸,八公无法得知上野教授的离开并非暂时的现象,所以它永远在深沉而无望地等待。它也不曾拥有与主人在另一个世界重逢的希望,这一希望或许微渺但仍被许多世人视为生存的稻草。

  八公的执著、安静、忠诚,深深动人。这本《忠犬八公》的绘本,在电影之外,用细腻的文字与温暖的图像,重现了八公的一生。与其等待不可预知的未来,不如更为耐心地珍视,那些生活中已留下痕迹的爱。撰写/新京报记者 张舒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