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1:特别报道

北京城市管理 兼顾“面子”“里子”

2018年02月2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环境整治、垃圾处理、背街小巷治理,能源运行管理……人口超过2100万的超大城市北京,对城市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如何破局?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后强调,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其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

  为与新的城市管理理念相适应,去年7月,市城市管理委挂牌成立,成为统一的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城市管理也从专业化精细化向综合管理迈进。2017年,北京市发布《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城市管理“面子”与“里子”兼顾。

  2019年核心区完成2435条背街小巷治理

  东城区夕照寺西里主线彻底变了样,占道经营的小商贩和私搭乱建全都消失了。

  2017年上任为夕照寺西里主线街巷长王秀云回忆,“过去,这里居民出门见到的都是违建,闻到的也都是无照小饭馆冒出的油烟味。”

  3米多宽的小巷,却占满了无照经营的蔬菜水果摊位,原本狭窄的道路更拥堵。加上拥挤停放的汽车、自行车等,她形容,周边居民即使想出来转转,却根本没有落脚的地方。

  如今,拥挤的违建里却“长”出了一个口袋公园和双车道大马路。

  王秀云说,违建拆除了,建了一个口袋公园。我们在花坛里种上了月季花,此前最宽处不过3米的路面,拓成了10米宽、150米长的双车道大马路。

  环境“变样”,作为街巷长,王秀云还在琢磨着如何继续打造居民的舒适空间。“比如安装隐形防盗窗、晾衣杆、自行车棚等,都会进行问卷分析调查,征求居民意见,并在街巷长理事会上商量。”她说。

  变化始于2017年4月。当月,《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公布。根据计划,2019年,北京核心区2435条背街小巷将整治完成,没有违建、提升基础设施等。

  春节前,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在年终述职时提到,以“管城理市”为己任,当好首都“大管家”,坚持表里兼顾、内外兼修。

  陕京四线建成 每日输气7000万立方米

  能源日常运行管理,同样是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李明(化名)曾在北京燃气密云分公司工作多年,从2011年至今,他印象最深的便是北京连连攀升的用气量。在他的印象中,密云地区燃气用户数仅3万多,年用气量1000多万立方米。如今用户数超过7万,年用气量过亿立方米。

  在李明看来,这与北京清洁空气计划,进行煤改气不无关系。2018年,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已有2237个村庄、97.4万户实现了“无煤化”。

  每年11月15日,冬供开始。这个时候,用气量会猛增。李明回忆,数字会呈现跳跃性的变化。比如,北京平时日用气量约为2000万方,冬天最高日用气量则达到1.1亿方,相差5倍多。

  2016年7月后,电力、煤炭等能源运行管理职责一并划归市城管委。孙新军介绍,划归后,构成了一个能源板块。由一个主管单位承担煤电油气热能源的指挥调度等,为北京市热电气联调联控打下了组织基础。比如,原来冬天缺气的时候,热电气要联调,热、气在我们这,电在发改委。所以几家要来回协商,需要更多时间。现在只要我们自己就直接搞定。

  能源运行越来越依赖清洁能源的当下,目前,已建成蔚县-门头沟输电工程,增加外送电能力300万千瓦。同时,陕京四线天然气工程也已建成,增加7000万立方米/日的输气能力。

  城管委成立确定城市管理主管部门

  城市管理破局,仰赖体制之变。

  在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柴文忠看来,专业的城市管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效率较高,剩下的“痼疾顽症”则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解决,如垃圾分类、渣土车管理等。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成立后,柴文忠认为,改革确定了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以渣土车管理为例,渣土车的管理涉及11个部门,如园林、水务、交通等,怎么协调各个部门,还要在横向上构建协调机制,以解决“九龙治水”问题。

  柴文忠说,此次改革,还将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调整为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强化其管理职能。作为统筹协调平台,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以定期召开会议的形式,研究解决需要多个部门配合的问题,发挥议事协调作用。

  对 话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

  多部门合作可解决“九龙治水”

  职能统一防止“交叉和扯皮”

  新京报:此前,北京曾进行了一次机构调整。原市政市容委并入发改委、商务委、水务局等部门涉及城市管理的职能,成立城市管理委。这次改革,主要有哪些变化?

  孙新军:这次改革,一个是把发改委的煤电油等能源日常运行管理,煤炭电力等行业管理,以及充电桩等建设运行管理职责并入。这样基本上在能源管理上形成体系。

  成体系的还有生活垃圾方面,之前再生资源管理在商务委,这次把再生资源也管起来,形成全垃圾系统。其实废弃物垃圾里面也有一些再生资源,之前两家管一个,比较乱,现在统一起来。

  再一个是环境卫生方面,把水务局及园林绿化局河湖周边及绿化带内的职能全部划过来,整个环卫系统,也统一起来。这三个方面是改革后统一起来的职能,把和城市管理相关联的部门统一起来,防止运行过程中的交叉和扯皮。

  新京报:目前,北京主要面临哪些城市病困扰?

  孙新军:“城市病”有两个层级,一个是疥癣之痒,难受难看不舒服;另一个是心腹大患,不治可能会危及生命。垃圾处理设施能力不足就是一个心腹大患。此次改革配套成立了设施处,专门负责相关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最近几年,垃圾增长量很快。2016年平均每天产生2.38万吨生活垃圾,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2100吨。按照这个速度,2020年,生活垃圾日均产量将达到3万吨左右。目前,北京几个主要垃圾处理设施均在超负荷运行,有的甚至达到230%速度填埋。

  根据规划,我们有20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正在加紧推进建设。其中有5处垃圾处理厂是今年力推的,包括阿苏卫、通州、顺义二期、密云、怀柔等焚烧处理设施。2020年,垃圾的消纳能力要跟实际垃圾产生量相匹配,甚至要有较大弹性。

  城市管理系统问题需要综合协调

  新京报:之前的城市管理中存在什么问题?

  孙新军:城市管理系统的问题是一个慢性病,需要综合协调。这次改革中,进一步完成了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结合,并突出管理的综合性,形成管理的合力。多部门共同合作,也能解决之前管理分散,“九龙治水”等情况。

  新京报:具体如何解决“九龙治水”,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

  孙新军:城市管理也不能大到无边。有些职能界限明显,边界清晰的,如环境卫生等,归入城市管理委员会这个篮子里。但交叉极大的,如乱停车,既是环境问题也是交通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归到“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这个筐里。

  相比之前的“首都环境建设委员会”,此次调整多了“管理”两个字,这个办公室仍设在城管委。这就意味着,职责特别明确的归一类,“退无可退、躲无可躲”,要担当起来。另一方面,有些似是而非、容易造成混淆,给人以推卸责任有余地的方面,会由这个委员会进行综合协调。所以说既有主干性的东西,还有兜底和弥补性的东西,这是改革的一个方向。

  新京报记者 信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