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头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1: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环保部表示,五年来京津冀PM2.5降39.6%,正在抓紧研究起草蓝天保卫战的三年作战计划

京津冀空气好转“人努力”贡献超8成

主攻京津冀地区,重点解决重污染天气,将设置具体量化指标;“大气十条”五年京津冀PM2.5降39.6%

2018年02月28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2月24日,北京北海公园。当天,北京天空湛蓝,空气质量一级优,远处清晰可见白塔寺。图/视觉中国

  新京报讯 (记者邓琦)近五年来,京津冀等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中“人努力”超过80%,天帮忙在20%以下。下一步,京津冀及周边等重点地区将成为蓝天保卫战三年计划的主阵地,设置具体的量化性指标。

  “大气十条”目标全面完成

  昨日,环保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介绍,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大气十条”,5年来,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点区域明显好转,全面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PM2.5分别比2013年下降39.6%、34.3%、27.7%,珠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连续三年达标;北京市PM2.5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17年的58微克/立方米;“大气十条”确定的各项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得到实现。

  刘炳江说,“大气十条”收官以后,环保部正在抓紧研究起草蓝天保卫战的三年作战计划,确立具体的战役,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三年计划主攻阵地包括京津冀及周边等重点地区,重点突破点就是联防联控,重点解决重污染天气。未来三年上述措施要有时间表,要有具体的量化性指标。

  他表示,“京60”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北京60微克/立方米的浓度目标,这是与人民群众感受直接相关的,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更多是从具体数字上看,老百姓不在乎下降比例多少,更在乎绝对值是多少,因此,下一步可能会提出一些基于不同区域的绝对值。

  京津冀空气好转“人努力”超8成

  近几年空气质量大幅好转,几分靠天,几分靠人?对此,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介绍,北京2017年PM2.5的年均浓度降到58微克/立方米,2017年的气象条件做出了有力贡献。

  就北京而言,2017年的PM2.5相比2016年下降了15微克/立方米,这15微克里面,人努力大约占70%,天帮忙大约占30%。最近有关气象、环境、能源多个领域的专家、院士们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比如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开展空气质量改善中气象因素的定量分析。

  初步结果显示,2013至2017年,如果按照近几十年的长周期分析,京津冀、长三角区域气象条件比较差。但这五年中,年际波动有明显变化,跟2013年相比,2014年、2015年的气象条件较差,2017年略有转好。通过模型分析显示,相对于2013年,2017年因为气象条件略有转好,导致PM2.5在京津冀下降5%,在长三角下降7%。实际上监测数据表明,这五年京津冀下降了39.6%,而长三角下降了34.3%。按照这两个数据来看,这两个重点区域在最近五年降幅当中,人努力占了80%以上,而天帮忙在20%以下。

  ■ 相关新闻

  北京发布重污染黄色预警 冷空气傍晚将“拨霾见日”

  新京报讯 (记者邓琦)昨日上午,北京发布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根据监测预报,2月26日夜间起,偏东风作用下区域污染传输叠加大雾高湿导致的本地污染积累,北京地区将达重污染水平。

  昨日,刘炳江谈及北京空气重污染时表示,北京此次出现的重度污染是东部传输和本地积累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个污染过程在预料之中。”刘炳江说,昨日北京市的污染物浓度是自去年10月1日起开展攻坚行动以来比较高的一天,气象条件和2017年元旦期间“爆表”那一天类似,但目前来看,污染物浓度没有出现爆发性增长,是缓慢的积累过程,峰值明显下降。这充分说明当前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本次污染过程预计在明天(3月1日)凌晨结束。

  目前预计,至今日,北京大气扩散条件维持不利,将基本维持空气污染状况。今天傍晚至入夜,受北部冷空气影响,扩散条件转有利,本次重污染过程结束。不过,明天开始,空气质量又将转差至四级中度污染。

  【追问1】

  污染强化督查会否“一阵风”?

  环保部说,强化督查是长效机制的具体体现,经验可推广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什么是长效机制?最好的长效机制就是依法办事。强化督查不是“运动式”,更不是“一阵风”,它本身就是长效机制的具体体现。

  他介绍,2017年,环保部启动了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强化督查工作。强化督查实施以来,建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2万家“散乱污”企业、6.4万台燃煤锅炉、8919家错峰生产企业及清洁供暖改造等4本台账;截至2018年2月底,28个督查组对21万个企业(点位)进行执法检查,发现各类涉气环境问题3.6万个,督办突出问题2万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纳入应急预案的企业从9000多家增加到五万多家。

  刘友宾说,强化督查是环境执法的有益探索和实践。2015年1月1日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被人们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社会各界对环保法的实施寄予厚望,希望环保法“长出钢牙利齿”。可以说,强化督查正是新环保法长出的“钢牙利齿”,新环保法赋予环境执法的权力和手段得到比较充分的运用,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对打击违法排污、改善空气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友宾认为,强化督查积累的有益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相信在今后的环境执法中这些好的做法一定能够得到继续推行,一定会在今后的环境执法中继续焕发生机与活力,用环境执法新常态促成环境守法新常态,捍卫法律威严,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环境质量获得感。

  【追问2】

  机动车尾气污染是否被夸大?

  研究结果显示,机动车排放是当前北京PM2.5的第一来源

  之前一直认为机动车排放是重要的大气污染源,但去年在没有采取单双号限行等措施下,大气治理仍然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是否意味着机动车污染被夸大了?

  对此,刘炳江认为,北京去年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没有单双号限行,既有几年来自身的不懈努力,也应该感谢周边“2+26”城市共同做出的贡献。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减排量大幅增加,橙色预警的工业企业减排力度相当于以前红色预警。除了北京、天津等工业占比较低的城市以外,其他城市橙色预警各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要下降30%以上。正是因为区域的污染排放量大幅度下降,也因为北京市持续调整能源结构,使得自身的排放强度也大幅度下降。

  刘炳江介绍,目前,北京已经从工业煤炭为主的排放,转向了以生活为主的排放,当主要矛盾变化的时候,机动车排放影响就进一步凸显出来了。多个国家级团队就北京污染构成进行研究,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有一个共同的结论,那就是机动车排放是当前北京PM2.5的第一来源,现在拉高北京PM2.5浓度的首先就是硝酸盐,已经远远超过了硫酸盐,这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刘炳江说,据了解,北京把机动车污染治理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我认为是精准施策、靶向治霾,对此我完全赞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