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下一篇

“旁听”两会,为政府决策广聚众智

2018年03月07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我看两会

  180多名两会“旁听生”,犹如“直通车”,让吸纳两会“舆论场”意见建议的渠道,变得更加直接、顺畅。

  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各代表团举行小组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则举行小组会议和界别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在各个团组热烈的审议和讨论中,有一群特别的“旁听生”,时而聚精会神,时而奋笔疾书,倾听和记录着代表委员发言中的“干货”“硬货”。

  据新华社报道,继2016年、2017年之后,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再次派出180多名工作人员深入人大、政协所有团组,现场旁听记录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

  依照要求,当个合格“旁听生”着实挺有技术含量。首先,得做足“预习”工作。两会的各个团组,或以行政区划分组,或以领域分界别。要跟得上各个团组的节奏,就必须先熟悉各个地区或领域的背景、代表委员的履历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其次,还需认真“听讲”,尽量“原汁原味”地记录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最重要的是事后“梳理传达”,将具有代表性的意见建议转给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参考或相关部门办理,并逐一跟踪督办。

  都知道,两会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头脑风暴的“策源地”。在这共商国是的场合,代表委员们关切的议题命题,也多切中民生之需:从企业家面对的现实压力,到民众遇到的具体困难;从养老难题到教育焦虑;从房地产到互联网——本质上,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知无不言”,也是民意民智的集中反映。

  就倾听民意、吸纳民智而言,两会显然是个极其重要的渠道。而180多名两会“旁听生”,犹如“直通车”,让这个渠道变得更加直接、顺畅。政策与民意之间、措施和建议之间,通过旁听与反馈迅速衔接起来,更有效地确保了意见建议、提案议案不在小组、界别之内“空转”,更好地实现“件件有着落,件件有回声”。

  据悉,去年两会期间,旁听工作就最终形成了700多份发言记录、8000余条意见建议,许多在两会结束前就得到反馈。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共修改78处,其中38处是采纳了旁听记录汇总的意见。

  “民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国务院主动深入代表委员当中去听意见、听批评、求良策,这不仅是政府完善政策、改进工作的务实之举,到头来,也会增强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积极性、促进提案议案质量的提升。

  某种意义上,国办“旁听工作”中蕴含的对代表委员声音的尊重、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意见建议的虚心接受,于自觉中显担当。对地方、部门来说,也是一种示范。期待这种示范传导到基层,被更多地引为参照。

  □孟然(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