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0:封面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

建议放开尘肺病诊断限制

2018年03月1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陈静瑜接受本报专访。陈静瑜是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被誉为中国“肺移植第一人”。 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扫描二维码可观看
专访陈静瑜视频精剪

  继2015年、2016年两会提出脑死亡立法建议,今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再次提出“脑死亡立法”建议。对于“脑死亡立法”没有群众基础的说法,陈静瑜表示,去年一年有五千个病人做了脑死亡爱心器官捐献,脑死亡立法并非没有群众基础。

  此外,陈静瑜还建议将尘肺病诊断和职业病鉴定分离。“尘肺病要做职业病鉴定,但尘肺病不及时作出有效诊断会耽误病情。如果将尘肺病诊断和职业病鉴定分离,一些症状较轻的病人就可以得到及时治疗。”

  谈职业

  3月来京后已做三台肺移植手术

  新京报:去年两会开幕前,你在北京做了一台被称为“生死时速”的肺移植手术。听说今年又因为手术3月1日就来北京了,比江苏代表团其他代表都早?

  陈静瑜:是这样的,去年两会期间做的那台手术,使我们无锡人民医院和北京中日医院结了缘,两家医院成立了医联体合作单位。今年,我又兼任了中日医院的肺移植科主任。

  新京报:也就是说,你现在也是中日医院的医生?

  陈静瑜:是的,正儿八经在北京卫计委挂职的,就是有登记注册的多点执业。

  新京报:3月1日来京后,做了几台手术了?

  陈静瑜:3月1日到京以后,当天晚上查房,3月2日就做了三台肺移植手术,因为有供体,爱心捐献的肺源,供体到了必须马上做手术,越快越好。

  新京报:两会期间,如果你正在会上,供体到了怎么办?

  陈静瑜:这要看具体情况,病人状态怎么样,手术风险大不大。如果团队里其他大夫能胜任,尽量由他们来做。

  新京报:万一供体半夜到,手术又非你不可怎么办?

  陈静瑜:那我应该还是会去做手术,第二天再去开会。外科医生的性格都这样,只要病人有求助的话,一般都是一心赴救。

  新京报:救人在你整个的排序里,还是排在最前面?

  陈静瑜:应该是第一位的,人命关天嘛。

  谈履职

  促成器官转运绿色通道建立

  新京报:本届是你第几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陈静瑜:我是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到今年已经当了10年代表了。

  新京报:当代表十年来,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陈静瑜: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10月4日发生的一件事情。

  器官移植的供体取下来后,要争分夺秒转移到移植医院,让供体保持非常好的质量移植给病人。假如因转院导致不能及时送到,会使移植质量受损。拿肺移植来说,供体取下来到病人受者体内,一般来说只有十来个小时时间,转运到医院一般需要五六个小时,然后再花五六个小时做肺移植。

  供体转运必须争分夺秒。2015年3月,我写了一个呼吁开放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建议,建议高铁、民航、高速公路共同为器官转移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建议提出后,有关部门一直没给答复。2015年10月4日,我的团队带着肺源从广州飞无锡,因为堵车,到广州白云机场的时间稍微晚了一点,结果就耽误了。

  新京报:当天你发了一条微博,“团队3天来的心血,最终因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值班经理的一句‘按流程走’,眼看宝贵爱心肺源浪费。我电话再三恳求,得到的冷漠答复使我无奈。”

  陈静瑜:那条微博引起了很大反响,网上讨论非常热烈,转发达到七百多万。后来我又提交过呼吁建立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建议。2016年5月6日,国家卫计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要求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绿色通道终于建立起来了。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因为确实使病人受益了,以前没有绿色通道,偏远地区爱心捐献的供体不敢去取,往往就浪费掉了。

  谈议案

  将尘肺病诊断和职业病鉴定分离

  新京报:除了呼吁建立器官转运绿色通道,你还提过其他的议案和建议吗?

  陈静瑜:还提过很多建议,比如尘肺。关注尘肺有六年了,提了有十来条建议,从尘肺的预防到诊断、治疗和国家政策支持保障等。有一年提了尘肺预防保障方面的建议后,社保部门和卫生部门到无锡作了详细调研,征求我作为人大代表的建议。过后不久,建议就被有关文件采纳了。

  新京报:今年提的议案和尘肺有关?

  陈静瑜:今年是在以前尘肺病建议的基础上,建议放开尘肺病诊断限制,将尘肺病诊断和职业病鉴定分离。尘肺病要做职业病鉴定,但尘肺病如果不及时作出有效诊断会耽误病情。如果将尘肺病诊断和职业病鉴定分离,一些症状较轻的病人就可以得到及时治疗。

  新京报:有关部门如何回复?

  陈静瑜:以前提过类似的,有关部门当时答复说要研究,等于说适当时候会做改变。作为一个医生,我觉得这个建议是对的,对病人有利,利于国家发展,利于国家进步,那可能每年都提。比如脑死亡立法问题,已经提了两年了,今年还要提。

  谈脑死亡立法

  脑死亡立法并非没有群众基础

  新京报:脑死亡立法是不是有争议?

  陈静瑜: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全世界都是统一的,医学方面没有任何争议。脑死亡最大一条就是没有自主呼吸,整个大脑不可能再苏醒了。有关部门觉得脑死亡立法现在没有群众基础,今年建议中,就把已经有群众基础的资料拿出来给有关部门看。去年一年有五千个病人做了脑死亡爱心器官捐献,怎么可以说没有群众基础呢?

  新京报:除了脑死亡、尘肺病,还有哪些建议几乎每年都提?

  陈静瑜:还有跟罕见病用药有关的建议。肺动脉高压、孤儿病、淋巴管平滑肌瘤等等,这些罕见病的治疗问题,费用从哪里来?我写了很多建议。

  新京报:现在费用从哪儿来?

  陈静瑜:有一部分慢慢进入医保了,有的还没有。所以我要呼吁对所有这类病人一视同仁。比如肺癌,现在靶向药物肺癌可以治了,但罕见病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就是不能进医保,这个不公平。实际上从深层次因素来讲,涉及的问题是整个医疗是为多数人服务,还是为少数人服务?从我们医生角度来讲,应该一视同仁。

  声 音

  人大代表对我来讲是一份责任,怎么履好职是我每天都在想的事情。怎么为医生群体发声?如何维护尘肺病人、罕见病病人等群体的利益?这些都是我要考虑的。——陈静瑜

  新京报记者 王姝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