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0:封面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乡村医生刘贵芳接受新京报专访

“总理鼓励我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子”

2018年03月11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昨日,全国人大代表、乡村医生刘贵芳接受记者采访。她说,希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可以更快实现资源共享。新京报记者 逯仲胜 摄
扫描二维码可观看专访刘贵芳视频精剪

  昨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镇乡村医生刘贵芳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

  她表示,建议政府继续出台政策,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此外,她还希望更多护理人员能够留在农村工作。

  ■ 人物简介

  刘贵芳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镇乡村医生。从医32年,曾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最美乡村医生、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2014年7月建成具有公益性质的刘贵芳爱心敬老院,为五保老人提供免费入住。

  村医写信汇报工作 总理回信表扬义举

  新京报:听说你建的刘贵芳爱心敬老院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表扬,是吗?

  刘贵芳:是的,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15年11月18日中午,当时我在门诊,我爱人给我打来电话,说总理给我回信了,我说不可能,总理那么忙,怎么能给咱回信呢?我就把电话挂掉了。他马上又打电话来,说这是真的,让我赶紧到敬老院,一会市领导会把信送来。我半信半疑地去了,没想到真的看到总理的回信,特别开心!

  新京报:总理在信里说了什么?

  刘贵芳:总理回信说,“得知你积极筹建公益性敬老院,为五保老人和特困老人提供医疗、养老、康复服务,深为你的义举和爱心所感动,希望你在医养结合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新京报:这是总理给你的回信,那你什么时候给总理写的信?

  刘贵芳:2015年重阳节的时候,我给总理写了一封信,向总理汇报我的一点点成绩。在信中我告诉总理,自己建了一所敬老院,离卫生院非常近,这个敬老院又能看病又能养老,老人们住得很方便、舒心。

  新京报:你是怎么想起给总理写信汇报的呢?

  刘贵芳:2013年3月5日,我被评选为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和其他获评的最美乡村医生在中南海受到李克强总理的接见,当时我跟总理说,我是乡村医生刘贵芳,我的家庭是医生世家。“你们是医生世家,这是平凡之中见伟大。”总理非常亲切地说。从北京回来后,我就想怎么做才能不辜负总理对我的赞誉。

  卖车房建设敬老院 前后投入近三百万

  新京报:你是怎样想起要建敬老院的?

  刘贵芳: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很多老人,他们生活比较孤单,生病后缺乏医疗保障、无人照顾。特别是近几年,这种情况越来越多,我是村医,经常去看望这些留守老人。

  2012年年底,村里一位孤寡老人因煤气中毒去世了。听说此事之后我很内疚,因为那几天挺忙,没有去看老人,结果老人在家中出现意外。我当时想,有机会要给这些老人建一所既能看病又能养老的敬老院。

  新京报:这所敬老院是怎么建起来的?

  刘贵芳:我和我爱人都是村医,当时我们不太了解该怎么建设运营,觉得建一所敬老院用三四十万元应该差不多。家里当时有一点存款,我觉得孩子们都成家了,今后没有什么大的负担,钱不够就贷点款。

  结果,从开始建设到投入使用,一共投入了近300万元。

  新京报:这么多钱,你从哪里筹措呢?

  刘贵芳:各级领导得知我的养老院是一项公益事业,给了很大支持,政府一共补贴了125万元。还有一部分钱是我找亲戚朋友借的。

  有一年春节前,我实在没有钱了,建筑工人还等着拿钱回家过年。思来想去,只有卖房了,我的房子在村里,不值钱,卖也没人要,而大儿子的婚房在县城,我就把他的房子卖了,另外,还把给二儿子结婚时买的汽车也卖掉了。

  新京报:孩子们能理解你吗?

  刘贵芳:我跟孩子们说,我没有打算在老人身上赚钱,只是想在有生之年做点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说,2013年、2014年建设敬老院的这两年,是我一生中最焦急、最累的两年。既要出门诊,还要照看小孙子,我公公患了脑出血也需要照料。

  新京报:当时想没想到放弃呢?不建敬老院了?

  刘贵芳:有过灰心的时候,但国家给了我们这个家庭很高的荣誉,我公公和我爱人都是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我又获得全国最美乡村医生的荣誉。我们家在这个村里世代行医,跟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记得,有个老人凑了500元交到我的手里,说这是她的一点心意,当时看到手里这500元有零有整,我非常感动。还有我的爱人和公公婆婆,他们都鼓励我坚持下去,不能见困难就退缩。

  所以我总是能鼓起勇气。

  建议政府出台政策 支持乡村留住人才

  新京报:敬老院现在怎么运行呢?日常经费从哪里来?

  刘贵芳:2014年敬老院投入使用以后,我们迎来了第一批老人,他们都是五保老人,可以免费入住。开始的时候我一直在投钱。后来一些非五保老人来了,对他们会收取一些费用。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每月收取五六百元,这部分钱拿来贴补给五保老人,所以现在基本上不需要再投钱了。

  敬老院里有医疗室、康复室、营养配餐中心,还有一个大舞台,老人们住在这里非常高兴。“贵芳啊,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能住这么好的地方。”前段时间有老人对我说。看到老人们住在这里高高兴兴、健健康康的,我感觉付出再多也值了。

  新京报:建敬老院时借的钱,都还清了吗?

  刘贵芳:今年春节前算了一下账,还欠30万元没有还清。

  新京报:按照你的家庭收入,还清这笔钱,压力大不大?

  刘贵芳:现在老人住在这里很高兴,我感觉我的压力就不大。我还年轻,还能继续奋斗,我不觉得我老了。如果有一天我和我爱人还不起了,可以让我们的孩子继续还。借我们钱的人也不催促我们还钱,他们说这是在做好事。

  新京报:敬老院未来怎样发展,现在有想法吗?

  刘贵芳:在敬老院的运营过程中,领导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有些问题还需要政府继续出台政策。比方说,我们敬老院是医养结合模式,可医疗和养老属于两个、甚至多个部门管理,怎样能把“医”和“养”融合到一起,就这个问题,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我希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可以更快实现资源共享。

  还有一个问题,一些护理人员获得技术以后,就不在农村继续工作了,愿意到城市的养老机构和医院,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也需要政府的支持。

  新京报:这些问题你打算怎么办?

  刘贵芳:我是新代表,来北京开会之前,我调研了很多敬老院,把他们和我遇到的问题,都写在了建议里。我要把老人们的想法和呼声反映上去。

  声音

  我跟孩子们说,我没有打算在老人身上赚钱,只是想在有生之年做点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刘贵芳

  新京报记者 王姝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