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协笔记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如何吸引、培育各种人才弥补人才的缺口,提高农民素质,是乡村振兴需要破解的最大难题。
3月12日,眨眼之间,今年的政协会议也快接近尾声了。按照惯例,政协有半天时间是委员围绕本组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同时邀请相关部委领导参加讨论。在商量本组议题的时候,大家一致建议围绕民进的老阵地教育文化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就“如何发挥教育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上午9点,民进组讨论在张雨东副主席的主持下准时开始。
来自上海的胡卫委员第一个发言。他提出,现在乡村发展空心化严重,要鼓励青壮年有文化的回到农村。乡村建设的关键在人。陈贵云提出,人才不愿回乡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服务不均等。只有解决了这个矛盾,人才、资金、资本才会愿意下乡。
在南疆挂职了一年多的牛汝极委员,结合南疆乡村的实际,认为首先需要破解的难题就是人才和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他提出,农民的素质以及农业农村的各方面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乡村全面振兴的需要。如何吸引、培育各种人才弥补人才的缺口,提高农民素质,是乡村振兴需要破解的最大难题。
朱晓进委员提出,要发挥“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情治”功能。在漫长的中国乡村发展进程中,乡贤们一直是乡村社会运转、风习教化传承、乡里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此而形成了乡贤文化,发挥了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作用。乡村振兴需要一批有奉献精神的乡贤,他们作为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他们或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或返乡直接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可教化乡民、温暖故土,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营造“乡情”氛围大有裨益。
我也就乡村建设中的人才问题做了发言。我认为,关于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目前派工作队是一个好办法,但这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可以将工作队的好办法拓展开去,邀请城里的退休教师、医务人员、研究人员、退休干部下乡,当老师、做医生、搞科技,成为比较稳定的工作队成员。以这个乡村振兴的“银发工程”,让退休科技、教育、文化人员这一宝贵的闲置资源,到乡村再立新功。贫困地区大部分都是有山有水、风景好的农村,可以允许退休人员带着老伴一起去,政府给补贴,管住房。一两年以后愿意继续留下来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同时,鼓励有经验的本土老干部,回到原籍去工作。
委员们的发言一如往常非常热烈,得到了部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许,表示会将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带回去进行认真研究、归纳梳理、逐条落实。
其实,归根到底一句话,人是事之本,乡村振兴离不开人。
□朱永新(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