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
“十多年前,我大姐和二哥结婚办酒,就花了1万(元)左右。这次我办,(花的钱)还没到1万。”说起寨子里的“合约食堂”,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甘溪寨的村民赞不绝口。
“合约食堂”,简单来讲,就是村里集资修建一个食堂,凡是要办酒的都到这里。
据悉,“合约食堂”有规定,除了年末全寨村民聚餐,所有村民办酒一律不得超过20桌,每桌成本控制在200元以内。可以说,在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盛行的当下,“合约食堂”无疑是一股清风,具有引导和改善社会风气的积极作用。
“合约食堂”是在上级帮扶下和村民共同修建起来的。可以说,借助“合约食堂”的建设,起到了凝聚民智、民心的作用。其次,“合约食堂”借助寨规、民约起到了引领民风的作用。哪些酒能办,哪些酒不能办,是寨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写到寨规民约里面的。
再者,“合约食堂+”模式,将其功能有效扩大,村里把平时闲置的“合约食堂”整合成旅游接待中心,同时村民们也可以开展议事、休闲娱乐等活动。在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让食堂在实用价值上也实现了增值。
“合约食堂”是移风易俗好样板。农民的日子好过了,但对农村滥办酒席之风,也应该管起来。不能因相互攀比之风让民众来之不易的幸福日子走回头路。因此,各地不妨因地制宜学习“合约食堂”的做法,从良好村风、民风的培育上,让农民的负担减下来。
□杨玉龙(职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