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岁月的年轮刻过了四十年寒暑,小岗村的大包干带头人们也都老了。
如今,18位大包干带头人健在的还有10人,最年轻的也到了70岁,他们有的开启了新事业,有的踏实享受着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幸福。
小岗村第一书记李锦柱说,这些大包干带头人,是国家的宝贝,更是小岗村的宝贝。“我们要做的,就是传承好他们的精神,凝聚共识,让小岗村越来越好。”
3月22日,8位大包干带头人在小岗村的门楼下,照了一张合影。夕阳西下,8位白发老者站成一排,依稀映射出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
严金昌(75岁)开了小岗村第一家超市,又开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农家乐“金昌食府”。
“好多游客知道总书记来过,就看准在我家吃。收入嘛,一年20来万是没问题的。”严金昌说。
等菜的时候,游客们围着严金昌,请他讲讲当年大包干按红手印的故事,讲讲习总书记视察时的情景。
“我当时跟习总书记说,我们小岗也有个小岗梦,总书记说,小岗梦就是中国广大农民的梦。”这时候,游客们自发地鼓起掌来。
严宏昌(70岁)说起往事时滔滔不绝,思路清晰,就像昨天的事情。他平时总是烟不离手,右手的几根手指被染得焦黄。不过,他很注重仪表与形象,梳背头、穿皮鞋,天气暖和时,解开棉服,里面是黑色的西装。
严宏昌有自己的微博、微信,还在小岗村即将上线的电商平台“源乡愁”上开了个网店,放些当地的土特产售卖。严宏昌说,他有个想法,5月份种水稻开始,每一步都拍照片、录视频,放到网上,让网友了解这个粮食是怎么出来的,“肯定是绿色安全的食品”。
严俊昌(77岁)当了多年的生产队长、大队领导,在大家眼里,严俊昌总是有一种领导的派头。他身材高大,头发全白,穿一身黑色的棉服,走到哪里,手里总拎着一个装满茶水的玻璃杯。见到陌生人,严俊昌也爱上前去握手,“哪里来的?”
村里正在做马路牙子的改造,把原来长条状的路肩石换成带坡度的肩石。严俊昌端着茶杯走来走去,见人就唠叨,这不是瞎折腾吗,说这么弄是为了把车开上去,修个坡不就开上去了,用得着都换一遍吗?“我要找村委会反映去!”
严立学(78岁)坐在小岗村敬老院的一张长椅上,手里拿着个小收音机、眯着眼睛听书。匣子里传出的是凤阳花鼓《武艳春秋》。
他穿一身黑色的棉袄棉裤,脸上的白色胡茬一根根冒出来。坐上一会儿,手不自主地抖动起来。他眼睛不太好,还有糖尿病。
严立学说,2009年敬老院成立时,他就过来了,给敬老院看大门,一个月挣600块钱。
敬老院院长刘洪付说,知道他是功臣,名义上让他看大门,其实是照顾他。
关友江(71岁)是严金昌的妹夫,也是大包干带头人中最后当过村主任的。关友江和儿子一起开了个大包干菜馆。
关友江皮肤黝黑,笑眯眯的,跟其他大包干带头人一样,手里总是夹着烟。他现在抽20多元一包的玉溪,一天两包。“我抽烟50年了吧,以前穷的时候,抽的是9分钱一盒的大丰收,也叫毛找一(一毛钱找一分)”。
作为村里的长辈和前任村主任,村里人有了纠纷,都爱找他调解,让关老爷子评评理。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胡杰 本版图片/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