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书评周刊·书情

书情

2018年04月1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革故鼎新:民国前期的法律与政治》
作者:杨天宏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2月
《撒丁岛》
作者:汤姆·麦卡锡
译者:陈以侃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年1月
《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
作者:伊斯特万·迪克
译者:舒琦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3月
《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
作者:让·埃默里
译者:杨小刚
版本:三辉图书/鹭江出版社 2018年4月
《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
作者:何柔宛
译者:翟宇航 等
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3月
《北京千米以上山峰手册》
作者:阿坚
版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年3月

  历史

  《革故鼎新:民国前期的法律与政治》

  作者:杨天宏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2月

  杨天宏所著《革故鼎新》研究的是民国前期(民初及北洋时期)政治史。整个民国存续38年,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在这一时期基本奠定,许多根本性的变化亦在此发生。然而,研究民国前期的著作比例却极低,其中研究政治史的则更低。

  而即便研究,也多受新史学的影响。更何况,近二十年来,文化史、学术史乃至社会史,而非政治史才是研究时尚。他们强调经济、文化或思想等多元因素对一个历史阶段的影响,反而慎言政治,或低估政治的根本性影响。杨天宏在《革故鼎新》中坚信至少就民国前期而言,政治给当时、当事人的刺激都最为强烈。他由此从标志性的政治人物和事件入手,探讨民国前期的制度建构及运作,并探寻和廓清了其中的一些真问题。当然,还有丰富的史料可飨。(罗东)

  小说

  《撒丁岛》

  作者:汤姆·麦卡锡

  译者:陈以侃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年1月

  “现在进行式人类学”,这是《撒丁岛》主人公U所做的工作,也是作者汤姆·麦卡锡小说创作的一个概念。宣称“写作已死”以及“乔布斯如果还活着的话应该去谷歌上班”的麦卡锡是一个概念艺术家,他的小说描写现代世界的虚拟性和非本质状态,读者能从中感受到真实的生活片段,却无法将这些片段组合成完整的小说体验。故事中的U力图完成一项不可能的任务:用一个大理论解决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他在工作室里受到各种外界的侵扰,包括石油泄漏的新闻、跳伞事故、癌症治疗等等,这几个讯息不断重复,由此叠加小说的页码。当页码抵达最后一页的时候,《撒丁岛》在U的自我溃败中结束,他借用了巴迪鸥、德勒兹等人的概念,却发现没有一个理论能对当下世界的现象提出解释,唯有现象本身,在现代世界中不断出现、消失、重复。(宫照华)

  主打

  《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

  作者:伊斯特万·迪克

  译者:舒琦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3月

  战争是人类社会最极端的行为方式之一,它不仅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全面较量,更隐藏着人性深处最幽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密码,暴露了人性的阴暗和残酷。二战结束已逾七十年,对它的研究早就汗牛充栋,以往的研究或从宏观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来复盘战争,或从小人物的故事切入来反映战争里的残酷与温情,这本《审问欧洲》却选取了截然不同的角度,专门讨论战争里的合作、抵抗与报复。

  大到国家与民族,小到家庭与个人,对待战争的行为态度都不是确定无疑或一成不变的。相反,它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告密、背叛、投敌、抵抗、报复……都是基于现实利弊和内心道德律令作出的选择,人性的软弱、自私、贪婪和美好,在战争的极端环境下被无限放大。身处和平年代的人,虽能通过文字或影像去了解战争,却无法置身真实的情境中去检视自身的道德勇气。此书将战争中的人性淋漓刻画,呈现了战争和人性的双重复杂。

  (徐学勤)

  哲学

  《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

  作者:让·埃默里

  译者:杨小刚

  版本:三辉图书/鹭江出版社 2018年4月

  死亡是可以讲述的吗?在奥地利哲学家让·埃默里笔下,死亡是每个人“最本己的事情”,每个人仅在自己死去的过程中才能体验死,死亡在不同人那里也具有不同的形态。变老,不仅是躯体在生理上的衰老,更是“纯粹内时间意识中的绵延”,是“人彻底变成了一束时间,是在向内凝缩中感受到世界对自我的压迫”。埃默里在《变老的哲学》收录的五篇哲学散文中化身为每一个老去之人,重现变老的种种细节:疏远自己,无法凭借自身的潜力和可能性继续生存,渐渐不能理解新潮的艺术和价值观,不得不面对死亡的降临……作为亲身体验过酷刑折磨的奥斯威辛幸存者,埃默里在痛苦与语言的悖论、私人话语与公共言说之间的矛盾之上,探究变老的人与时间、与自己的身体、与社会、与文明,以及与死亡本身的关系,意即:如何在衰老时与社会和自我和解,又如何在生命尽头奋力一击。(张畅)

  文化

  《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

  作者:何柔宛

  译者:翟宇航 等

  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3月

  印象中大多数的人类学田野都设在偏远闭塞的地方,但人类学家Karen Ho却将目光瞄准了人声鼎沸的华尔街。她从1995年开始产生困惑,为什么伴随大规模裁员而来的是股价持续暴涨?从业人员的不安全感和金融业的繁荣景象所形成的错位和反差,促使这位人类学家对华尔街独特的文化运作产生兴趣。这本《清算》就是她通过在华尔街开展实地考察,探访一线金融从业人员,书写出的一本“关于华尔街投行、关于使其最终灭亡的运作流程的深度民族志调查”。优越的投行光环、强势的资本运作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潜在危机和虚假想象,这本投行民族志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下社会经济的剧变。(李佳钰)

  博物

  《北京千米以上山峰手册》

  作者:阿坚

  版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年3月

  很多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并不知道,北京的一半面积是山区,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峰不下150座。对于热爱自然的人来说,这是一份得天独厚的礼物。虽然多数人偏好城中的舒适,对登山的劳累避之不及;但也有人选择与山野为伴,一有时间便从城市中“逃出”,一身行装探寻山河。本书的作者阿坚就是后一种人,他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就执着于爬山,数百次奔波,爬过京郊60多座千米以上的山峰,成为山友中著名的“北京山峰专家”。他不仅爬山,还写下详细的登山笔记,记下用时、里程、方位以及遇到的村庄、人物……这些日记积累下来,变成了一本扎实的《北京千米以上山峰手册》。书中每一句话、手绘的每一张地图,都是他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本书能为想去爬山的读者提供具体有用的信息,而同时,也是北京山峰的一幅值得珍视的“旧照”。(李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