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城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9:城事
下一篇

海淀图书馆为中老年读者开“微信课”

海淀图书馆(北馆)打造居民文化空间,“国学文化推广月”将举办25场国学体验活动

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近日,海淀区图书馆(北馆),儿童在家长带领下观看少儿画展。海淀区图书馆(北馆)供图

  在海淀区西北部,临近北安河地区的温泉路上,一座现代化五层建筑成为附近很多居民休闲时常去的地方,这就是海淀图书馆(北馆)。据悉,该图书馆有地上5层、低下1层,总服务面积2.9万平方米,设置阅览坐席1200张,可容纳100多万册图书。

  附近居民史大爷自称每年至少要来360天,“原来感觉没什么事做,现在每天在这里都有做不完的事”。

  在这里,居民不仅能读书借书,还有应接不暇的文化活动可以参与。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淀图书馆(北馆)的建设发展,展现了一座图书馆拓展为文化空间的历程。

  

  现场

  工作人员教中老年读者使用微信

  昨日,记者走进海淀图书馆(北馆),注意到多个区域内都有志愿者正组织读者开展文化活动。

  在一间活动室里,三四十位中老年读者团团围坐,每人手里捧着一部手机认真地操作着,很多读者戴着老花镜。据了解,这里正在举办一场中老年读者微信讲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根据中老年的微信使用需求专门制作了幻灯片,为读者讲解操作方法。

  “我们注意到很多中老年朋友不太会使用微信,而现在微信已经承载了很多的社交和生活功能,所以我们就策划了这样的教学。”海淀图书馆(北馆)副馆长施莹告诉记者。

  不仅微信教学,图书馆还会不定期为中老年读者提供计算机等其他培训。据该馆活动部主任李云慧介绍,该图书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精彩”,目标是建成一个文化空间,让更多想学习和分享的人找到理想的场所。

  工作人员介绍,该馆一大特色在于创新管理运营模式,海淀区文化委员会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将图书馆全权委托给专业运营机构,授权机构发挥自身灵活优势,最大限度提升图书馆运营服务效能。

  科技

  多种设备助视障人士自主读书

  记者发现,海淀区图书馆(北馆)有很多并不常见的机器。在阅览室门口,一名读者将书本放进一个微波炉大小的机器中,打开开关,30秒后再将书本取出。据了解,这是一个智能杀菌机,利用吹风、紫外线杀菌等技术,可以在读者把书带回家前对书本进行彻底“清洗”,流程简便,一名小学生即可自主完成。

  在二楼的无障碍阅读区,书桌上摆着几种机器,可以让视弱、视障人士自主读书。记者了解到,其中的远近两用扩视仪,可以将书本扫描进电脑,任意放大;盲文点显仪可以将电脑中的文档“翻译”成可触摸的盲文,视障人士触摸盲文键盘便能阅读;盲文打印机还能将文档打印成可触摸的盲文文件。

  施莹告诉记者,这些设备都是图书馆考虑到读者的实际需求添置的。

  ■ 亮点

  两岸国学文化交流月登场

  记者了解到,海淀图书馆(北馆)于2016年7月10日正式开馆,1至3层作为一期工程已经正式投入运营,二期工程包括少儿馆和4至5层,目前正在规划设计中,预计明年正式开放。

  今年4月,海淀区图书馆(北馆)进入国学文化推广月,“品海淀底蕴 扬国学经典”海峡两岸国学文化交流月在此登场。整整一月时间,25场国学体验活动将陆续在馆中举办,青少年朋友们在这里尝试拓片制作,体验香道花道,动手制作线装书,唱诵流传久远的《声律启蒙》。

  “举办这个活动就是让青少年亲身参与,增强海峡两岸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感。”施莹说,这里的每个文化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希望为读者和居民送去文化给养。

  新京报记者 倪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