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书评周刊·书系特刊·诗歌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3:书评周刊·书系特刊·诗歌

让诗歌阅读从“冷落期”走出来

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何家炜
“巴别塔诗典”
丛书策划人
《孤独者的秋天》

作者:(奥地利)格奥尔格·特拉克尔

译者:林克

版本:99读书人·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年8月
《致未来的诗人》

作者:(西班牙)路易斯·塞尔努达

译者:范晔

版本:99读书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8月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诗歌的出版经历了长时间的“冷落期”,无论是本土诗歌,还是译介作品都较少,零星的出版远远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更别说起到引领读者阅读的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不少出版人意识到这一领域的巨大空缺,开始有意加强对诗歌的译介与出版,情况才得以缓解,我们现在也可以读到大量国外诗歌。在近些年的诗歌出版中,“巴别塔诗典”在诗人和译者的选择上都保障了高质量,其中不少诗人如科索维尔、匹桑等,应该都是第一次被翻译成中文。另外,像荷尔德林、特拉克尔、布考斯基、茨维塔耶娃这样的著名诗人也都在列,诗歌之美因为出版人的努力正渐渐回到读者中间。

  “巴别塔诗典”

  版本:上海文艺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起始年份:2014年已出版册数:20册主要领域:外国诗歌理念:“经典诗歌,经典翻译”

  自述

  1 因缘

  我本身很热爱诗歌,自己也写诗、译诗。2009年,我到“99读书人”工作,那时觉得读诗的大氛围不是很好。大概到了2012年,微信号上有很多出版人、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经常发诗,传播效果很好。手机阅读的这种形式对诗歌的传播还是蛮有利的。所以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筹划一些诗集,并在2014年陆续出版。

  2 “巴别塔”

  我们出版的丛书,像“短经典”等,都是不分语种的,所以把这套丛书取名为“巴别塔”,也是因为诗从各种语言翻译过来,希望借助“巴别塔”的寓意,表达诗歌的共通性。

  诗歌是人类共享的东西,之所以叫“诗典”,是为了说明这些都是经典诗歌。诗歌出版差不多已经冷了二十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诗歌的出版和阅读是很繁荣的。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让诗歌阅读从“冷落期”走出来,让读者接触到各种语言的诗歌艺术。

  3 选诗标准

  前几年,这套诗集主要是我一个人来操作,我也希望呈现好的作品给读者。在选择诗人的标准上,我所选的诗人,有的或许对中国读者来说不是很熟悉,但至少在他们自己的母语读者中是被广泛阅读的,诗歌是经典的。

  在诗集设计方面,我跟美编商讨的时候要求是简单、雅致,所有的封面风格都要一样。最终选定了墨绿色的底子加上烫金的字这样的风格。我也读过很多国外的诗集,可能这样的风格比较安静、庄重,能够表现内心的诗情,有的诗人朋友说这封面有点“英伦风”。

  4 遗憾

  目前这套丛书已经出版了二十本,其中有七本是加印过的。市场反馈比较好的有塞尔努达的《致未来的诗人》、布考斯基的《爱是地狱冥犬》、特拉克尔的《孤独的秋天》、佩索阿的《坐在你身边看云》等等。

  出版过程中也有一些遗憾,比如新经典出的聂鲁达的那本《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浦睿文化出的辛波斯卡的诗集,都是很好的诗集。我们也很高兴看到同行出版诗集,大家一起做才能把事情做好,像拼图一样,一起把好诗人的作品出版出来。

  我们也有一些诗集,没有收到“巴别塔”这套丛书里,比如《阿赫玛托娃诗全集》《金斯堡诗全集》,包括今年要出的《希尼自选诗集》《阿什贝利自选诗集》。因为诗集体量的原因,还有版权方的要求等,不一定所有的诗集都放在“巴别塔”丛书里。同时,我们也在关注一些还算不上经典,但现在在各个国家比较活跃的当代诗人的作品,也将陆续出版。

  说到诗集翻译,也是我主要负责联系的,不过每本诗集的状况不同。比如耶麦的《春花的葬礼》,是我约刘楠祺老师翻译的;佩索阿的《坐在你身边看云》,是程一身老师翻译好了,我再跟他联系的;而有些有版权的诗集,则是先买下了版权,再去联系合适的译者。

  声音

  一次性译完会重新再译,如此再三

  ●程一身(《坐在你身边看云》译者)

  我翻译佩索阿是受了诗人韦白影响。有一天到他家做客,他拿出自己译的佩索阿让我们看。我读了很有感觉,就购买并找朋友复印了佩索阿的数本诗集及文集,随时拿一本带在身边阅读,然后才确定选译其以“卡埃罗”为译名的全部作品。做这种选择首先是因为卡埃罗的诗是自由诗,用语浅近,感觉译起来应该不难;更重要的是这些诗注重沉思,这是现代汉诗特别缺乏的一个维度,这种注重思辨的诗较难处理,它介于诗与哲学之间,卡埃罗的这些诗为中国诗人处理此类题材带来了启示。

  对读者来说,这部诗集的价值主要是展示了一种献身写作的纯粹性。佩索阿借助卡埃罗树立了一个致力于写作的人格形象,在这个世界里,只有写作,别无其他。

  翻译的过程中也是有波折的。我译此书费时甚长,一次性译完之后,停些时间会重新译,如此再三。这是个打磨的过程,准确化的过程,也是深入体会、澄清疑点的过程。在我看来,不仅要译出卡埃罗的诗,还要译出卡埃罗的语气,译出佩索阿借助卡埃罗建立的人格形象,这三个层面是我不断努力接近的目标。我认为卡埃罗作为纯粹写作者的形象在《圣约翰之夜》里体现得较鲜明,我曾在不同场合向读者介绍此诗。

  2013年,天津某出版社看到我的译文,十分欣赏,联系我出版事宜,并建议我出一本诗文集,并商定了文集部分的目录,我就译出了该书文集部分。我按指定目录译好交稿后等了三年左右未见出版,再三违约,我便与他们解约了。后来我在微信上发了一条消息,何家炜看到了,说他要出,就这样签了合同,不到一年就出版了。

  这本书从翻译到出版有七年时间。不少读者比我还急,反复追问何时出版。

  为什么佩索阿的诗集受到读者欢迎?就是我说的佩索阿的纯粹性。他把一切都押在了写作上。此外,他写出了现代都市人内心的孤寂感。他是卡夫卡的另一个版本,但比卡夫卡复杂极端。他的伟大梦想与失败体验,同样反复涌现在他的字里行间,他的雄心越大,失败感越强,他被这两种感觉反复搅动,这样一个失败的成功者,即死后成名的人,也是他赢得读者的一个原因。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在生前储存了足够的能量,储存在他的文稿里了。

  荐书

  《孤独者的秋天》

  作者:(奥地利)格奥尔格·特拉克尔

  译者:林克

  版本:99读书人·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年8月

  在“巴别塔诗典”丛书中,不乏林克这样的高水准翻译家翻译的作品。其翻译的特拉克尔的《孤独者的秋天》也成为这套丛书中卖得最好的诗集之一。特拉克尔13岁开始写诗,27岁因食用大量可卡因去世。特拉克尔留下的作品不多,却成为德国乃至欧洲极其重要的诗人,被视为表现主义的代表诗人。这位德语诗人作品在国内的出版,获得大量诗歌爱好者的喜爱,对中国诗人的写作也不无启示意义。

  《致未来的诗人》

  作者:(西班牙)路易斯·塞尔努达

  译者:范晔

  版本:99读书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8月

  《致未来的诗人》让这套丛书的触角伸向拉美。这本诗集出版之前,国内对塞尔努达的译介非常少,因此这本诗集对国内读者了解这位西班牙诗人有着重要意义。塞尔努达不像洛尔迦那样,诗里有明显的西班牙风情,而是不断向欧洲学习,无论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他都融入诗歌,因此,他与同时代人有着距离感,像墨西哥诗人帕斯所说,塞尔努达是一个最不西班牙的西班牙诗人。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