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探访
阅读内容
诵读国学经典 感悟传统文化
代表学校:北京市海淀区星火小学、丰台区芳古园小学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4月3日,在海淀教育FM特别节目《听见·海淀》发布会现场,海淀区星火小学师生共同诵读《论语·为政第二》中的名句。这是学校“齐家”读书会的课堂场景的真实再现,只不过主人公是学生和家长。
2016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星火小学成立“齐家”读书会,由国学专家带领家长和孩子读经典学礼仪。星火小学副校长白艳霞表示,希望举办书会,让学生、家长共同学习经典,言传身教,以此落实到行为习惯的改变上来。“书会每堂课有敬书的环节,也培养孩子尊师重教的礼仪。”
目前,“齐家”读书会有初级、中级两个班,每周一、周二,40组家庭一同学习。此外,学校还成立“丹雍”书会,主要面向学生群体,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进行三至五天诵读、学习经典,目前,学生已经读完了《孝经》《大学》《论语》部分内容。
诵读古籍经典也是丰台芳古园小学的一大阅读特色。丰台区芳古园小学校长申瑞芝介绍,学校在版本选择上也别有用心,她选择了竖版印刷、简体字版本,“竖版的书才有读书的味道”。此外,学校邀请了专家团队来做规划和指导。
阅读形式
“演”绎经典章节 阐释所思所想
代表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相比于小学阶段的阅读兴趣激发,中学阶段我们更关注如何用书中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基于这种思考,今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教师发展与科研中心主任倪莉策划并发起首届阅读节,让学生用“演”的方式阐释对书的理解。
“既然我与你的婚姻无法挽留,那我是否可以从现在起真正选择为自己而活……”如何面对不完美的自己,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高一学生以文学作品为依托,串起了《瘦身男女》的改变外形,到《张幼仪传》的放下一切为自己而活,再到《简爱》中的简不因爱情而卑躬屈膝,三种不同的心路历程,证明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路不止一条。“和父母的矛盾、对自己容貌的自卑、不理解至亲的离别……面对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孩子们以《亲爱的安德烈》、《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城南旧事》等十几本书为主要载体,在书中寻找答案,并通过舞台表达自己的思考。”倪莉说。
倪莉计划将阅读节做出常态化活动。“以阅读节为依托,上半年进行读书、写剧本,下半年开始导、演,让学生的阅读落地。同时,在阅读内容上有所突破,如打通非文学类阅读,贯穿在不同学科领域的探索中。”
据了解,除阅读节外,学校还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开展整本书的阅读。倪莉介绍,相关领域的专家会针对不同书籍,设置相应的活动,让孩子能够不拘泥于纸上内容,走出去。“这种研究成果也会丰富学校的阅读形式,助力学生阅读。”倪莉说。
阅读评价
科学评价让阅读指导更具针对性
代表学校: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石景山学校
“红色代表‘这本书让我感动’,蓝色代表‘书中的语言吸引我’,青色代表‘我喜欢这本书的设计风格’……”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石景山学校每个班的门外,都有一块五颜六色的班级阅读评价板,学生在读完每本书后,可以用六种颜色的贴纸代表不同的阅读感受。
为解决阅读评价难的问题,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石景山学校自创“书香五色土”班级阅读评价板。学校教学副校长焦倩介绍,各个年级根据教学内容,列出不同的阅读书目清单,同时,班上所有学生姓名也按男女生分颜色列出。“老师不仅了解不同学生对同一本书的感受,也可从性别角度分析学生的阅读偏好,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
此外,教材学习衔接课外阅读,以“大阅读观”构建阅读学习体系。各个年级组结合新学期的学习内容,制定本学期的阅读主题,并借助课内外活动进行延伸。焦倩介绍,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学生的阅读主题是“探秘故宫”,学生从阅读《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到走进故宫再到发现其延伸出的美术、数学问题,贯穿全科教学。如数学课的“位置与方向”可与之联系起来,故宫的牌匾则包含书法的内容。
此外,学校还邀请了学生喜爱的作家、老师,针对不同的阅读和写作主题开展讲座。“听他们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很多学生因喜欢一位作家而爱上了某本书,从而激发阅读和创作的兴趣。”焦倩说。
读后反馈
打破形式限制 记录阅读足迹
代表学校:东城区东四七条小学
教室、楼道、大厅……东城区东四七条小学的各个角落贴满了不同颜色形状的小纸片,展示着孩子的“读书心得”。东四七条小学执行校长吴玥说:“我们小时候也经历过写作文凑字数,所以不希望再让孩子写那种几百字的读后感。”
为此,东四七条小学创造了阅读轻卡的形式,将A4纸1/4大小的纸片作为阅读积累的载体,并在一角打孔,可以串起来做成活页式读书笔记。吴玥介绍,小轻卡在内容、形式上不做限制,有的学生摘抄了好词好句,有的学生写了阅读感言,有的学生画了许多插图,还有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亮片贴纸做点缀。吴玥说:“小轻卡就是在记录孩子们读书的脚步。”
几年下来,吴玥也惊讶于学生的创造力,她回忆,一开始是由学校给孩子们发放方形的小纸片,后来孩子就展开了想象,进行自主改良,如制作鲸鱼形状的轻卡记录阅读《海底两万里》的体会。据了解,学校还通过举办小轻卡展,阅读轻卡小达人等活动,给孩子搭建展示的平台,促进孩子们互相学习。
除了创新学生阅读后反馈的形式,东四七条小学还开设三味书屋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利用广播时间组织老师、学生分享阅读体会,诵读精彩片段等。吴玥说:“学校希望通过日常点滴营造读书氛围,潜移默化地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硬件设施
构建开放自主的全方位阅读场景
代表学校: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科丰校区
在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科丰校区的教学楼办公区与管乐楼的连廊处,嵌着一个拥有巨大玻璃外罩的“阳光吧”,这里是学校的绘本馆。绘本馆占地约40平米,馆藏绘本约5000册,以西方引进的绘本为主,中午、下学后,随处可见学生来此享受阅读乐趣。
绘本馆之外,该校还拥有一个“字里行间”图书馆。据丰台第五小学科丰校区德育主任李景怡介绍,这里面积达100平方米,馆藏图书达10万册,涵盖文史、科技等多个种类。在阅览空间的设置上,学校进行了多元化处理:分为三个区域,一是目录检索区域,二是类似咖啡厅的沙发阅读区,还有一个“花朵阅读区域”。每周、每个班都有一节阅读课程在这里进行,这也是该校的校本课程。班主任也可自由预约时段,带学生到此阅读。
除了上述两个阅读馆,学校在教学楼每一层的东厅和西厅,都设置了开放书吧,用来陈列连环画。李景怡解释道,连环画的内容侧重传统文化、历史典故,包括爱国题材等。记者观察到,这些连环画并非由于题材陈旧而不受欢迎,反而学生很感兴趣,很多连环画都被翻得很旧了。
专家观点
阅读不需要太多花哨的策略
●朱自强 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
不同的书目适宜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对于部分书目而言,通过改编成剧本的方式将之表演出来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能够增强孩子的阅读趣味,加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但并非所有书目都适合用动作去表现,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的绘本,适合静静阅读或者以亲子对话的形式阅读,重要的是用心去体验,否则会影响到孩子对作品情感内涵的体察。
事实上,儿童阅读不需要太多花哨的阅读策略。阅读本身是一个很自然、简单的事情,过于复杂的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偏离阅读的本意。同时,阅读也是很生活化的一个行为,因此,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要避免一些机械化和强制性的规划和考核。在重视阅读量的同时,更应提倡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从书籍中得到精神滋养。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并组织一些班级读书会或读书活动,但也要给学生留出一些自由阅读的时间。从家长层面来讲,除了充分利用社会公共阅读资源之外,父母自身的阅读习惯会影响到孩子,因此要注意培养整个家庭的阅读氛围。
家庭养成习惯 学校注重交流
●王志庚 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
学校各处阅读空间中书籍的版本、主题内容等都应有所不同。班级图书角应该摆放一些新书,保证孩子阅读的“时效性”,让他们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图书馆和书库里则可以准备经典图书供孩子借阅。图书角的书籍品种不宜太多,可以选择与各学科教学相关联的图书,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课上课下讨论到相关内容时,方便学生随时取阅。同时,由于班级图书角书籍流动性比较快,选书时也不必选精装版。
除了老师选书之外,现在也有许多学校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家里阅读的书带到学校阅读空间,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因为孩子们在分享书的同时也是在分享阅读的观点和体会,进行读书社交。
虽然学校是促进孩子阅读的重要主体,但其主要工作还是教学,老师不应把阅读当作目标,而是作为一种工具;阅读习惯其实还是在家庭中养成的。家庭阅读与学校阅读场景不同,前者是孩子的个人阅读或亲子阅读,是更沉浸式的体验,便于孩子进行深入思考;而在学校则是集体共读,随着班级里环境的改变以及与不同的人交流讨论,每次阅读都会有新意。因此,家庭和学校的阅读各有益处,可以形成互补。
兴趣启蒙
用讲绘本让孩子爱上阅读
代表社区图书馆: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东总布分馆
扎根在社区、胡同深处的东总布胡同图书馆,是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的直属分馆。虽然空间局限,但在书库、阅览室之外,还设有专门的少儿阅读空间。这里的馆藏绘本达到5000册,占总馆藏的1/4。
在少儿阅读空间,每天都有活动开展。周一到周五是“天天故事会”,图书馆的老师会面对3岁以下的小读者讲绘本;周六、日是“绘本之旅”活动,3岁以上的儿童可以来这里看绘本、听绘本,参加亲子互动、手工制作等。此外每月一期的“父母课堂”会给家长讲解绘本阅读方法以及育儿理念或进行少儿书目推荐。在上个周末,“父母课堂”的主题是“用绘本开启儿童的性启蒙教育”。
每天,都会有社区附近的十几名家长带着孩子过来阅读。长期以来,这边有了不少“固定小读者”,工作人员为每一个来参加阅读活动的孩子创建了专属的信息采集登记表,截至目前,共有277个孩子在这里登记,工作人员还制作了签到表,并据此给月出勤率达到五次的孩子给予小奖状鼓励。
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东总布分馆图书管理员张莹表示:“从听故事中发现读书的乐趣,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同时,也让孩子学会文明有礼,了解公共空间的秩序规则。”据了解,东总布胡同图书馆还创建了专属的卡通布偶形象,并且给它取名为“东小布”,还上线了免费音频产品“东小布讲故事”,在网络上与小听众们相遇。
(下转D04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