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负责人称大会与使用新教材有关,解决语文学科落地问题;年内将办数学和体育两个学科大会
新京报讯 (记者沙璐)4月20日,北京市中小学语文教育大会在北京市第二中学召开。据悉,这是北京首次举行由政府主导,业务部门推动的全市范围的学科教育大会,将为中小学教育改革明确方向。
语文教育大会与新教材有关
对于首次举行的语文教育大会,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强调,语文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希望通过关注教育教学,活跃语文教育改革氛围,传播优质的语文教育理念与方法,提升语文教育质量。
刘宇辉透露,除语文外,市教委今年内还将举办数学、体育两个学科大会,聚焦教育核心问题,总结北京优秀成果与经验,明确教育改革的方向。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室主任张立军介绍,之所以召开语文教育大会,与使用新教材有关,解决语文学科的落地问题。新教材使用后,教师们面临新的内容、思路,进行摸索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希望大会对今后一段时期的语文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产生一个方向性的引领,促进老师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现在我们特别强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大会把核心素养当中所体现的这种思维语言文化审美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几个层面进行落实。
语文教学应当明确“读书为要”
根据中央要求,2017年秋季学期起,全国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统一使用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3个科目的“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即统编教材。
新教材如何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表示,统编教材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培养读书兴趣。”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无论精读课还是略读,一线教学几乎都处理为精读,讲课程式也几乎相同。”温儒敏介绍,新教材加大了精读和略读的区分度。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能是举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而略读课是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主要是泛读、自主性阅读。
温儒敏认为,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区分不同的课型,增强文体教学意识。针对不同的文体,阅读方法也应当有所区别,授课重点也不一样。老师要教会学生在面对不同文体、不同书时,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在具体教学时,老师应根据课文的文体以及单元要求的教学目标来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突出文体阅读的特点和重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