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容纳10万册图书,读者可免费借阅;已开始面向社会征集藏书,今年上半年将对外试运营
|
新京报讯 (记者裴剑飞)经过4年多的改造,有着70多年历史的红楼影院变身为北京市首家公共藏书楼。昨日,记者从西城区文化委获悉,红楼公共藏书楼正式开启“入藏模式”,面向社会征集藏书,并将于今年上半年试运营。
红楼电影院曾经“一票难求”
红楼电影院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原为红楼球社。1945年11月20日改为红楼影院,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后,成为当年北京一家著名的电影院。据市民刘先生回忆,红楼电影院一度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受北京市民欢迎的影院之一,“那时只要有新的电影上映,这里肯定是一票难求。”然而,这座具有7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影院,因为建筑破损老旧,存在安全隐患,内部构造与设施无法满足公众观影要求,2012年被要求停止放映。
从2014年起,西城区开始着力打造“书香西城”,闲置的红楼电影院正好为建设特色阅读空间提供了一处难得的场所。
藏书楼为阅读活动提供免费场地
走进红楼公共藏书楼,迎面3层的书架上已经摆放部分入藏书籍,一层是公共借阅区,分为历史、文化等类别;二层是出版社推荐的最新书籍;三层则是一些已故名家的藏书。
西城区文化委主任孙劲松表示,经过改造,藏书楼面积达1500平方米,可容纳10万册图书,并委托社会机构运营,为市民提供一处新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孙劲松说:“无论是新书还是旧书,都可以在藏书楼内免费借阅”。
据了解,红楼公共藏书楼主要设有三个功能区,主体藏书区外由原来的大影厅改造而成,大厅除了平时作为阅览区域开放,还可为各类读书会、讲座、研讨、报告、新书发布、阅读沙龙等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免费场地。此外,在西楼还设有休闲阅读区,提供阅读需要的餐饮、休闲等配套服务。而在东楼及北侧区域还设有后台研究区,有入藏知名专家学者的精选藏书和手稿,可以为相关学术研究和创作出版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还设计了口述史采制工作室,未来将面向入藏者及社会公众提供个人口述录制和定制化出版服务。
入藏书籍有托管、捐赠和合作三种方式
昨日,红楼公共藏书楼正式开启“入藏模式”,面向社会征集图书。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藏书楼将对外试运营,试运营期间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明年正式运营后,每天开放时间将不少于12个小时。
对于入藏书籍的方式,孙劲松表示主要有托管、捐赠和合作三种。其中,托管是指图书所有人将书籍存放在藏书楼,所有权还属于托管者,但可以供公众借览,五年为一期,期满后根据托管者意愿可延期托管、永久托管或转捐赠;捐赠是指依照《图书馆法》,由西城图书馆接受捐赠或委托藏书楼保管运行,供读者借阅,捐赠的图书至少在藏书楼放置5年,然后视情况永久入藏或调拨其他公共图书馆;合作是指与出版发行机构合作,为藏书楼提供新书,这部分图书既可借阅也可购买。
收 藏
西四“砖读空间”记录北京文化
西四南大街43号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松老人塔所在的小院。如今走进这里,抬头看到的是塔,低头看见的全是书。这里4年前被改造成为公益性阅读空间,取所在地砖塔胡同之名,称为“砖读空间”,是西城区第一家政府委托社会机构运营的阅读空间,运营方是北京人崔勇创办的正阳书局。
收藏6万多册与北京有关的书籍
昨日,记者走进“砖读空间”,看见幽静的小院中随处摆放着中式座椅,读者三三两两静坐读书。两侧屋内为藏书室,架上均是旧书,仔细一看,几乎都与“北京”二字有关。
这些书来自崔勇多年来的收藏。作为痴迷于北京文化的老北京人,他已收藏6万多册与北京城有关的图书,并摆放在“砖读空间”里。他得意于这里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老北京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旧书馆。
因此,正阳书局成为一批热爱老北京文化读者的“根据地”。崔勇说,正阳书局的读者很“奇葩”,“现在网上买书这么便宜,但他们来这买书,却不要求打折。有的读者结账时说,千万别给我打折,还有一位读者买完2000多块钱的书,一本都不带走,继续放在这里给大家读”。
打造正阳文库留下老北京记忆
“砖读空间”既是一家书店,也是一间图书馆。读者可以办理读者卡,免费借阅书籍。这里如今还是西城区文委授牌的特色阅读空间。
“砖读空间”是由西城区文委委托正阳书局建设运营。2014年,西城区文委探索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新模式,将万松老人塔院作为试点项目,认真筛选后,选择正阳书局作为委托运营方,建设公益性质的“砖读空间”。
随着对老北京书籍、文献和物件收藏越来越多,崔勇让正阳书局从分享者拓展为创造者,打造出正阳文库系列丛书。今年将有《北京的城门与城墙》《北京城:中国历代都城的最后结晶》《银锭桥畔》等5本出版。
崔勇希望通过对北京历史文化类严肃书籍的出版,为“北京学”知识体系做一点工作。“《吴越春秋》里说,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我希望‘著书以卫城’,留下老北京的精神与记忆”。
打造正阳文库过程中,崔勇也发现了一些热爱北京文化的同路人。他请来西城区木板年画专家张阔,为文库雕刻印制了一批藏书票。“玩古书的人很多,但懂得做藏书票的可能就他一个,这比签名还‘值钱’。”张阔说。
还有一位“砖读空间”的老读者,也一直关心正阳文库的出版,最近病重住进了医院。记者采访问题还没问完,崔勇抱歉地说先走一步,他要带上一套最新出版的正阳文库丛书赶去医院,“我得让读者看看,终于出版了”。 新京报记者 倪伟
新 店
三联韬奋书店开进三里屯
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又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三联韬奋书店在三里屯西街开业。
昨日记者走进书店,看到在高高的书架上,图书几乎从地面直通屋顶,一个“∞形”的二层走廊穿梭其间,下方一面是空地,一面是提供饮料的操作台。
“∞的形状,在数学中是无穷大的意思,又像人的两只眼睛。”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郝大超说:“这种设计的灵感,源自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将人们在店内的阅读体验喻为一次在知识文化中的蜿蜒之旅——书山行旅。”他介绍,书店面积约700平方米,目前有陈列图书4万册、1.2万个品种,未来将陈列4.5万册、近2万个品种。
“在坚持学术品质的同时,三里屯三联韬奋书店还将体现时尚化、国际化的特点。”郝大超表示,这里的港澳台区和外文图书各有约1000种,除了学术、历史的阅读类活动,这里还将举行与外交、时尚娱乐领域相关的阅读活动。
“三联韬奋书店三里屯店开业后将继续沿用24小时书店运营模式,为读者提供‘深夜书房’。”郝大超说,在朝阳区三里屯这样一个国际化、多元化、时尚化的区域,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让读者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世界。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科 技
门头沟用大数据助学生阅读
近日,门头沟区教委召开2018年门头沟区中小学校园阅读素养提升项目研讨会。
记者了解到,门头沟区在推进中小学校园阅读工程中,将高科技与阅读结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分级书单推荐、学生阅读跟踪评价、阅读互动交流以及阅读积分游戏为一体的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同时,通过区域阅读共同体的研究,构建阅读课程体系,形成“读名人系列综合实践课程”“读一本书 访一座城研学课程”“读写绘课程”“诗歌课程”“国博课程”等特色阅读课程。此外,还会定期举办成语大赛、师生朗读者活动、戏剧节、阅读征文等活动丰富阅读形式。
“在立体化阅读模式下,门头沟区中小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越来越高,良好阅读习惯养成逐步凸显,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门头沟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晨读午诵已成常态,亲子共读越来越被家长认可。孩子们的阅读已经由之前的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向深入式、系统化阅读转变,读书的氛围越来越好。今后,门头沟区教委将进一步引领学校深化阅读课程建设,筹备成立阅读工作指导委员会,完善阅读长效机制。 新京报记者 沙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