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央行此次降准,将会有效缓解因货币市场隔夜利率一度达到21%,而导致市场流动性紧俏问题,甚至是“准钱荒”问题。
4月25日起,央行将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预计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
央行此次降准,将会有效缓解因货币市场隔夜利率一度达到21%,而导致市场流动性紧俏问题,甚至是“准钱荒”问题。
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可保经济平稳运行
此前,人们更多地会将最近降准和在公开市场净投放,描述为对冲4月企业季度缴税期带来的市场流动性问题。因为4月企业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月度增值税和消费税等三大税种的规模为12300亿元左右,将直接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冲击。
而4月2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同时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注重引导预期,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其中,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中的“适度”二字不再,持续扩大内需再次提出,明确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等,笔者认为这进一步反映接下来货币政策将从中性偏紧转向中性偏宽松的航道上。
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这一及时调整可谓精妙。
一方面,就外部情况而言,目前处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复杂时期,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中美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周期的错配正在增加外部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高房价等带动整体经济运行成本上升,大多数领域产能过剩牵制企业成本转移,国内投资也面临相当突出的压力,民间投资持续低位徘徊,实体经济所带来的信用创造难以有效满足经济健康发展的诉求。
目前,单纯基于经济内生信用创造,难以有效满足市场流动性需求,即经济体系内正呈现流动性紧缩问题,而这种流动性紧缩会抬高整个经济的融资成本,既增加债务置换的成本压力,又抬高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本。
为此,当前要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要求货币政策转为稳健中性。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央这次宏观政策基调的调整是必要的。
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实效性的改革开放
不过,必须清晰认识到,货币如绳子,只能拉不能推,货币政策的中性偏宽松对保增长来说只是权宜之计,不是调结构等的对症之药。
而且,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内经历的3次以上的货币宽松政策,在保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较为突出的负效应,如日益扩展的债务和不断垒高的资产价格泡沫,增加了国内经济社会的转型风险。这次重提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以及扩大内需,必须要缓解甚至避免相关负面效应的再度累积,保持增长的高质量成色。
如果说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只是为经济转型升级争取了时间,那么真正要做的就是实效性的改革开放,放活经济社会的内生活力。
这就要求,一是要及时启动要素资源的市场化改革,真正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避免上下游市场的定价扭曲;二是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力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避免为管控开放进度和风险而过度扩大相关部门的自由裁量权所出现的玻璃门、旋转门问题;三是继续加强放管服等行政体制改革,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四是加快财税制度改革,逐渐由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转型为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从而为市场的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等提供有效的制度环境等。
总之,当前转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是中央基于变化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做出的及时应对,凸显出了决策层对经济形势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的绩效评价则要依赖于如何避免走回头路,尤其是要避免走上再次依靠房地产、推高资产价格泡沫的老路。
□刘晓忠(资深金融从业人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