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文娱新闻·揭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3:文娱新闻·揭秘

哈罗德·品特剧作鼓楼西剧场上演,新京报专访导演解读作品

品特的《背叛》为何配上叶芝的诗?

2018年04月26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舞台后方由一个圆形拱门和与之相切的弧线勾出的一只眼睛。朱朝晖 摄
在戏的结尾,导演设置了一个绿色的地毯。 李晏 摄

  4月12日至29日在鼓楼西剧场上映的话剧《背叛》,讲述的是在家庭伦理剧里常见的故事——婚外情。无论是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司汤达笔下的《红与黑》,还是当下热播的影视剧,这种“背叛”都不少见。在话剧《背叛》的第五场里,丈夫罗伯特说:“其实,这种主题没什么好说的,是吧?”但哈罗德·品特的这部《背叛》凭借着他耐人寻味的讲述方式和自己长达七年的婚外恋经历,把这个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故事讲述得更加细致、真实。在导演张慧看来,如果现代人能够去看一看“背叛”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是为什么发生的,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对背叛麻木、对形形色色的背叛见怪不怪,其实也是“背叛”的新的意义。

  缘起

  鼓楼西剧场“四周年大戏”的邀请

  最初挑选这个剧本并不是张慧的决定,而是鼓楼西剧场“四周年大戏”的邀请。在最初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张慧也觉得关于“背叛”这个话题的作品太过泛滥、有些乏善可陈。但在仔细研读之后,张慧把自己心目中最崇敬作家的位置让给了品特。

  很多人觉得品特的戏是极端的,或者有威胁感的,但张慧觉得,品特恰恰是非常真实和诚实地去面对生活和人性的。她所理解的品特或许跟别人有些不太一样,别人可能会认为《背叛》的呈现应该更加荒诞,但张慧觉得品特要说的就是生活本身的荒诞和无奈。“品特对于这出戏里的每一组人物关系,都没有在善恶上或者道德上做出明显的评价甚至批判,也没有过分的伤感和爆发,他只是客观地把它呈现出来。我觉得这也是我对这个戏的一个态度:想让观众得到一种细致观察的快感。”张慧说。

  挑战

  找人物状态就像在跟品特捉迷藏

  《背叛》里的倒叙不是简单地“把事件的结局提到最前,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而是遵循着回忆的心理机制不断闪回:第一场的时间设定在1977年,第二场按照顺叙紧随其后,第三场闪回到1975年,第四场回溯到1974年……

  这种不寻常的时间轴,也给演员的表演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每一场戏结尾的人物状态跟下一场戏开场的人物状态可能差别非常大,所以演员需要瞬间转换自己的情绪和状态。这种不断排练、不断寻找的过程,让张慧感觉像在跟品特捉迷藏一样。

  品特的戏里还有一个难处就是有很多的停顿和静场,处理不好就会非常尴尬。在张慧没有特别深入地了解品特之前,她觉得那可能是为了某种戏剧效果,但她真的深入地去找寻每个人物情感的逻辑的时候,张慧发现那个时候剧中人物就是会停顿。“本来我还在想,我可能要要求演员一定要什么时候停顿,后来发现完全不用。因为演员只要是真的投入到那个情景中,这些停顿就会出现。这个也是品特让我觉得最奇妙、最了不起的一点。”

  翻译

  想用生活化的翻译拉近距离

  张慧希望剧本的翻译是在保证更接近人在真实生活中的表达的基础上,再在文学性上有所提升。“在翻译上,我们会把它调整得更符合人的情境。”

  在排练的过程中,张慧会和演员一起去体会人物说这句话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例如同样都是英文中的“yes”,他说“是吗”、“是的”、“是啊”,就完全是不一样的感情。还有词语的翻译,比如用作答语的“absolutely”,这次就直接翻译成了“没毛病”。

  但也有一些观众并不认可这种翻译方式,对此张慧解释说:“可能有的观众觉得不太符合话剧的腔调,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那种真实的生活状态,所以我也希望他们说的话不要让观众产生一种距离感,我希望让观众感觉就是身边的人在说的话。”

  【回应】

  叶芝的诗

  叶芝是爱尔兰的伟大诗人。在《背叛》中不仅丈夫罗伯特喜欢叶芝的诗,在每一场的结尾,都会出现一首叶芝的诗作为注脚。这些诗都是张慧精心挑选的。谈及这个设计,张慧并没有希望它是顺势地推动这个戏,只是希望它作为一个冷眼旁观的注脚和补充的一种感受。

  叶芝的诗大多带有一种纯粹的,甚至是无私的爱意。但叶芝本人的爱情生活是不太顺利的,他一直爱的那个人从来都没有爱过他。这在张慧看到也是一种荒诞:写了最炙热爱情诗篇的人,可能从未真正懂得爱情到底是什么滋味。所以叶芝的诗放在这里其实也代表了一种求而不得的爱情理想。“当我们抛弃了一种求而不得的爱情理想,我觉得也是一种童真的丧失。”

  小孩的眼睛

  舞台上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创造性设计,就是舞台后方由一个圆形拱门和与之相切的弧线勾出的一只眼睛。一开始观众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是眼睛,然而最后一场结束后,投影仪投在舞台上的眼睛图像与它重合,眼睛闭上了,这场追溯之旅也结束于此。

  这个眼睛其实是小孩的眼睛,更具体地说是张慧同学家小孩的眼睛。在张慧看来,这一切的背叛最让人惋惜的其实是人对于自己内心美好希冀的背叛:因为他们后来可能由于自己也背叛了别人,自己也被背叛了,然后他们为了要活得体面做出一副没有事的样子,过着一种虚伪的生活。可是他们都是庸庸碌碌的普通人,渺小而卑微,不会像精彩的故事里写的那样为了理想或者爱情抛弃一切。所以在这个代表童真的眼睛闭上之后,即使他们经历了这一切的背叛,他们还得活着,生活还得继续。

  绿色的地毯

  一说到背叛,最常听到的一种说法就是“背叛就是为了一种正义背叛另一种正义”。

  所有的背叛似乎都是这样,在背叛那一刻,你一定是要走向一个你认为更美好的地方。所以在这场戏的结尾,张慧设置了一个很漂亮的绿色地毯,后面还有花在绽放,让人觉得有一种略带病态的美感。

  “实际上我想用绿毯代表草地,就像是离开了现实生活的束缚,通往了人本性的欲望的那种诱惑。但是特别逗的就是有观众看完之后总结说:‘结婚走红毯,出轨走绿地毯’。然后鼓楼西剧场为《背叛》做的特饮就叫‘绿地毯’,”张慧说。

  采写/新京报记者 田偲妮 实习生 徐美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