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书评周刊·历史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书评周刊·历史

联邦军统帅笔下的美国内战

2018年04月2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莽原战役,格兰特指挥的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美国内战回忆录》
作者:(美)U.S.格兰特
译者:王立言
版本: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8年2月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1822-1885),美国南北战争后期联邦军总司令、第18任美国总统。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却政绩平平。卸职总统后曾周游世界,并想在政治上东山再起,但未能如愿。晚年经商失败,抑郁病逝。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继独立战争之后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摧毁了南方的奴隶制度,为一个统一强大的美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长期以来,关于美国内战的历史著述汗牛充栋。然而,在对内战的评价方面,却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分歧聚焦在对奴隶制的评判方面。在“进步”的北方看来,奴隶制是南方特有的罪恶制度,而“落后”的南方则认为这种说法是自欺欺人。美国历史学家苏珊·玛丽·格兰特指出,奴隶制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体制,是美国经济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她引用了一个南方人的说法,“美国一个国家的财富和权力史,就是奴隶作为商品的历史”。(《剑桥美国史》)

  由此可见,深入理解褒贬不一的美国内战,亲历者的讲述是一个重要视角。内战时期联邦军最高统帅、后成为第18任美国总统的U.S.格兰特将军的《美国内战回忆录》一书,为我们描述了一副别开生面的美国内战图景。无论从文学、艺术还是历史角度而言,这部作品均是可圈可点的佳作。

  废奴运动中的激进主义

  格兰特在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中脱颖而出。而在美墨战争之前,他就已经看到废奴运动在政客的操纵下有走向激进的趋势。政治竞选的参与者,将废奴运动作为他们手中一项有效动员民众、获得支持的工具。“只要竞选,就一概竖起反对奴隶制的大旗”。好在这些人在当时为数不多。大多数北方人尽管并不赞成奴隶制度,但他们持一种温和态度,认为“不应该去怪罪蓄奴州,而是应该保护南方将奴隶作为财产的权利,直至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消除这个体制”。民主党与共和党也都没有把反对奴隶制作为自己的信条。

  1856年,美国总统大选在即。这一时期,伴随党派主义的高涨,废奴运动再次成为标榜和口号。南方和边界各州认为,在北方新成立的共和党不仅反对扩大奴隶制,而且倾向于对奴隶主不予赔偿就强制废除奴隶制。而大批“饱学之士”纷纷加盟在他们看来代表着正义和进步的北方,并鼓吹只要解放奴隶,就能够直抵社会平等和自由民主的康庄大道。南北双方在存废奴隶的立场中各执己见。

  在格兰特看来,这种非对即错的简单粗暴的思想是非常可怕的。出于对这种激进思想的警觉,格兰特将他的选票投给了民主党候选人詹姆斯·布坎南。他的理由是,“如果蓄奴州一致选出的民主党人当上了总统,4年之内他们就没有借口脱离联邦”。格兰特希望在此期间内,民众的情绪能够平静下来,避免战祸。

  4年之后,美国总统再度改选。这一次,竞争在民主党的布雷肯里奇与共和党的林肯之间展开。这一次,胜利的天平向林肯倾斜。然而,这也意味着,南北双方在废奴问题上的立场更加对立,分裂与战争一触即发。

  在格兰特看来,1860年到1861年的冬天,南北双方都被一种由政客与精英阶层有意煽动的激进情绪裹挟。在南方,“煽风点火的人要么年事已高,即使开战也不用从军;要么就是自视过高,觉得如此重大的事件不能没有自己的参与。于是一个个慷慨激昂,猛烈地抨击北方。那些一旦打仗就要去卖命的年轻人信以为真,觉得北方人既飞扬跋扈又胆小懦弱。”

  尽管格兰特看到废奴运动的泛政治化趋势,但他内心坚信应当废除奴隶制。在他看来,北方打败南方,受益的是南方,因为那里的制度与世界文明背道而驰。“南方的劳动阶层缺乏技术,而且南方的制度本身会阻止劳动人民掌握技术。那里的白人如果不劳而获,就会受到称赞,否则就会受到讥讽”。长此以往,“不堪忍受压迫的奴隶们必定揭竿而起,消灭奴隶主”。

  1860年,主张废除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南卡罗来纳州立刻退出联邦,其他南方各州纷纷扬言效仿。1861年3月4日,林肯宣誓要抗击敌人,保卫联邦,随后接连发布几道征兵令。具有从军经历的格兰特,先是出任伊利诺伊州人事行政参谋主任,协助招募和训练部队,随后任志愿军团长,他在南北战争中的光辉岁月由此开始。

  战争初期的仓促与混乱

  战争开始后,北方军队凭借高涨的士气和民众支持,获得不少战役的胜利。然而,身处战争第一线的格兰特注意到,战争初期,南方的军事优势大过北方。南方拥有全国受过职业训练的士兵三到四成。更重要的是,南方没有常备军队,因此这些士兵需要在州军队里自谋工作,由此导致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能够在全军普及开来,使部队素质得到提升。北方因仓促征兵,“很多人在从家乡奔赴战场的路上才拿到武器,许多人一两天前才到,几乎还不会按照训练手册给步枪装弹药。敌人刚一放枪,很多团就四散逃窜”。

  这一时期的北方虽然也有大量受到职业训练的士兵,但大部分都在数量有限的常备军队里。战争初期,并非所有团、旅甚至师长都受过训练,导致这一时期的北方军队时常在战争的部署、调度等方面出现差错。比如,战斗中必须确保部队的弹药物资供给。不少士兵在刚投入战斗时英勇异常,不久就打光了子弹盒里的弹药。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弹药打完了,而敌人却好像仍然弹药充足,他们就一下子泄了气,部队群龙无首,乱作一团。格兰特首先严格军纪,进而运用自己在西点军校时期的战术训练经历,结合实际作战需要,设计出一套更加简洁的训练内容,为军事训练在北方军队中的普及作出贡献。

  这一时期,格兰特指挥的部队并未经历重要战斗,大多数时间从事各种操练。1861年10月下旬,在弗里蒙特将军的统帅下,格兰特率部队在密西西比河两岸埋伏,拖住哥伦布的叛军。出发之后,格兰特注意到,“官兵上下因为终于有机会去做自己志愿去做的事情——与国家的敌人斗争——而兴高采烈”。在贝尔蒙特,格兰特的部队与哥伦布军队之间展开惨烈的拉锯战和伏击战。尽管格兰特的部队有485人死亡和失踪,但这一损失远远小于敌方。在格兰特看来,联邦军队因为这场战役而树立了自信,并在战争中一直保持这种信心。

  尽管战争打响后,北方兵力得到极大补充,但直至1862年初,北方仍然未能扭转战场上负多胜少的不利局面。在各方压力下,林肯总统以陆海军总司令的名义,于1862年1月27日发布第一号命令,要求陆海军在2月22日向南部叛军展开全面进攻。在这次总攻中,联邦陆海军分成三部分:格兰特将军的部队攻取密西西比河的水道;巴特勒将军的部队在新奥尔良登陆;联邦军的主力——麦克莱伦的部队攻取叛乱者的首都里士满。

  格兰特将军的部队在炮舰配合下,沿田纳西河挺进,在一周内拿下了田纳西河上的工事亨利堡。夺取这个要塞,为部队向中田纳西进军开辟了道路,也为联邦军队攻占里士满奠定了基础。

  局势逆转与现代美国的形成

  尽管战争初期南方军队拥有明显优势,但在联邦军队向脱离联邦的南方各州挺进的过程中,奴隶们纷纷涌入他们的队伍中寻求保护和自由。南方白人失望地看到,奴隶忠诚的神话在他们眼前消失了,一起消失的还有他们的财产。不少奴隶在离开时拿走了很多银器,这些银器可能被用于购置被释放奴隶婚礼上所用的“奢侈品和漂亮的服饰”。对于大量南方白人而言,奴隶制的废除不仅仅意味着失去一部分财产,更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的终结。

  经过四年战争,已担任美国陆军总司令的格兰特感到南北双方都已经厌战。所不同的是,北方军队那种战争初期掉队、拖沓的混乱局面不见了,“再无人临阵退缩,人人奋勇争先,他们第一次感觉到拯救了整个祖国,马上就能回家了”。与此相反,南方军队的士气日益低落,“越来越多的人丢掉武器,离开队伍,藏身于森林,希望能回家”。

  赛勒西战役后不久,南方军队的最高指挥官R.E.李终于向联邦军队投降。这位一身才华的李将军曾与格兰特在美墨战争中一同服役,并深得格兰特的敬佩。收到李将军的投降信时,格兰特从最初的“欢欣喜悦”变成了“悲哀甚至沮丧”。尽管格兰特坚决反对奴隶制与南方独立,但对于战场上的这位对手“为其事业奋斗的诚挚之心”,则予以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尊重。

  众所周知,《独立宣言》代表了美国建国的根本理念。然而,在随后颁布的美国宪法里,奴隶的法律地位介于人和财产之间,并被排除在政治体系之外。美国独立初期,奴隶制在南部各州得到迅速发展,北方也在一定程度上共享了南方经济财富增加的胜利果实。这是美国建国史上一段不容掩盖的事实。

  如果美国的国民财富建立在奴隶制社会结构的基础上,无疑是对《独立宣言》里提出的美国理想的最大嘲讽。从这个意义上说,直到内战结束、消灭奴隶制度,一个现代美国才真正建立。

  □胡悦晗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