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书评周刊·文化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书评周刊·文化

库尔班江 安置作为个体的梦想和实现

2018年04月2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我到新疆去》中拍摄的部分人物。
《我到新疆去》
作者:库尔班江·赛买提
版本:磨铁·铁葫芦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年4月
库尔班江

  三十六岁的库尔班江来北京生活、工作已经十二年了,他先后在中国传媒大学进修,又到中央电视台工作,同时是一名自由摄影师,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2014年,他用相机和录音笔,拍摄记录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100多位在内地工作的新疆人,把这些故事结集成《我从新疆来》,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

  其中有大明星、主持人——比如人们熟悉的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也有烧烤大叔、卖馕的人、涉世未深的小朋友。

  先是图文纪实,然后是书和纪录片,那组作品打动了许多人。打动人的点不在于库尔班江所记录的人有多么伟大和不平凡,而恰恰在于他们没有什么不一样。“从新疆来”的那些人们和来自其他地方的中国人一样,为生活和梦想而工作,有自己的困惑、焦虑和苦恼,也有自己的快乐、喜悦和幸福。

  《我到新疆去》的拍摄和纪录,是《我从新疆来》的延续。库尔班江关注的依然是一个又一个真实的人。他们有人和游客一样,是为了遥远的风景而去;有人是在宏阔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建设新疆的一员;有人只是为了一个营生,或爱人,就义无反顾地去了新疆并不再离开。

  在所有关于民族叙事的“大词”——尊重、理解、交流、多元——之中,这个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年轻人安置的,仍然是作为个体的梦想和实现。

  对话库尔班江

  我只想讲真实的故事,人的故事

  新京报:你在新疆长大,在你看来,这些“到新疆去”的人们,给新疆带来了什么?

  库尔班江:对我个人来说,我的故事太稀罕了,少见。做这本书,我是带着感恩之心去做的。

  每个人去新疆,第一念头,出于本能,并不会去想给新疆带来什么。他们第一个想的都是“我自己去新疆能实现多少我自己的价值和梦想”,哪怕就是去新疆吃口饭活个命,这都是有价值的,值得记录的。当你看到很多人在这儿实现了价值,说明这个社会的运转是有火花存在的。新疆也是实现梦想之地,新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地方,这就是这本书想说的。

  新京报:我们在书里能看到一个个人和新疆的故事,但个人不代表群体,这种个人化的表达,最终的呈现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整个群体、整个新疆?

  库尔班江:个人的经历和个人的感受最真实,通过这群人去呈现整体的氛围,但他不是代表一个群体或者一个族群,这只是个人的故事。我不想说代表群体或新疆,代表这个词本身就是标签化的,所以我想说这本书是记录。我就是我,我也只代表我自己。

  新京报:不管是《我从新疆来》还是《我到新疆去》都比较偏向于正能量宣扬,你是不是刻意的?

  库尔班江:我没什么能量可宣扬的,我只想讲真实的故事,人的故事,没人去记录的故事。有正能量冒出来,不稀奇。新疆那么好一个地方,有正能量正常。但因为人们不知道这一点,所以哪怕有一件暴恐歧视偏见发生,就觉得这地方有问题了。实际上不是。我就是想让大家看到新疆这地方真实的样子,负能量方面真的和别的地方没什么两样,但要说正能量,可能新疆还要更多。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妍 实习记者 杨飒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